第三版:山西戒毒

变“要我戒毒”为“我要戒毒”

新店戒毒所用心用情做好教育矫治工作

  上好“毒品危害课”,能坚定“毒要戒”的思想认知;上好“拒毒正心课”,能激活“毒能戒”的内生动力;上好“出所回归课”,能强化“我要戒”的戒治信念。今年以来,新店戒毒所坚持以教育矫治工作为中心,探索戒毒人员内心、创新工作模式,用心用情做好教育矫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变“要我戒毒”为“我要戒毒”,使教育矫治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架起连心桥,坚定思想认知

  经常开展毒品危害性教育,能够引导戒毒人员深刻认识吸毒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特别是在讲到毒品对家庭的危害时,戒毒民警常常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戒毒人员换位思考。
  “当你被强制隔离戒毒时,你的父母会不会彻夜不眠?”“你的妻子嫁给你时,期待着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的你又给了她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孩子有没有因你吸毒而遭受同学冷落?”在个别谈话中,民警提出的这些问题直击戒毒人员王福的内心。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王福眼含热泪,缓缓开口道:“吸毒的那段时间,我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原来,我给家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让戒毒人员冷静思考,重获良知。正如王福所说:“在民警与我的一次次谈话中,我清晰地认识到毒品给我的家人造成的危害。出所后,我一定会远离毒品,担负起自己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

探寻新平台,激活内生动力

  在日常教育中,戒治大队的民警非常重视与戒毒人员的交流反馈,而戒毒人员的作业本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戒毒人员章丘吸毒多年,他总认为毒是戒不了的。得知这一情况后,民警在他的作业本上留下了这样一行字:“其实成功戒毒的人很多,你试着往前看看。就像我们的孩子,小时候难免调皮,但仍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
  戒毒人员杨虎的妻子与他结婚后,父母便与她断绝了来往。民警便在作业本上留言:“你的妻子是否也很想念自己的父母?她为你牺牲了很多,希望你不要辜负她的一片真情。戒毒成功后,带她回去看看父母吧。”
  ……
  这些留言让戒毒人员感受到了民警的关心,也激发了他们修正自我、积极戒治的内生动力。翻阅这一个个作业本时,记者惊喜地发现,戒毒人员也在作业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下定决心、戒断毒瘾,加油……”

讲好回归课,巩固戒治成果

  戒毒人员李垚还有一个月就能出所了,他既憧憬出所后的生活,又对未来感到迷茫。
  “其实,这样的焦虑并不只出现在李垚一个人身上。不少戒毒人员每天盼着出所,但真到了要出所的日子时,他们会出现紧张、烦躁、自卑等情绪。”新店戒毒所民警告诉记者,“我们会对这些即将出所的戒毒人员进行出所教育,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引导其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用实际行动赢得家人及社会的接纳。”
  戒毒人员出所后,戒毒民警仍会定期通过电话、微信以及实地走访等途径,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生活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确保戒毒人员的所内戒治成果得到巩固、戒毒操守长久保持。(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韩亚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