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综合

“指尖微法庭”为基层治理赋能

阳泉市矿区法院打破时空制约实现科技法庭共享共用

  “我们贵石沟法庭是阳泉市首家‘指尖微法庭’,原先辖区内案件每年要处理一两百件,自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后降到40起案件,今年截至8月底统计仅为10起案件。”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荣荣向记者介绍道。
  “指尖微法庭”由阳泉矿区法院推出,是架构在数字空间、虚拟在群众身边的人民法庭,其依托街道社区现有硬件设施,利用智能手机,打破时空上的制约,实现科技法庭的共享共用,让数字科技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8月起,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启动“指尖微法庭”工作,贵石沟辖区作为试点,已经在4个社区同时上线。“指尖微法庭”实行“1+4+5”工作体系,即通过建立1个专门微法庭模块,组建1个专门微法庭工作团队,助力培养1批社区法治带头人,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山西)”等4个智能化平台,实现“总对点”日常联络、及时就地化解纠纷、提供智能司法服务、深化线上普法宣传、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等5大功能。

两个24小时待机,确保矛盾及时化解

  不久前,阳泉市贵石沟街道枣岭山社区发生一起因空调噪音扰邻引发的纠纷。由于矛盾一直无法调和,社区网格员主动联系社区“指尖微法庭”工作办公室,预约法官到场指导调解。最终,双方现场达成一致意见,侵权方将空调外机移位,妥善高效化解了这起邻里矛盾。
  “指尖微法庭”针对纠纷性质以及难易程度,会在收到案件后将其分流处置,通过一般纠纷就地调、复杂纠纷指导调、涉诉纠纷邀请调三种形式,打造深化诉源治理的“重要前哨”。
  “指尖微法庭”工作办公室与人民法庭通过“总对点”双向联络,实现“两个24小时”,社区可通过“指尖微法庭”24小时留言平台提出要处理事项或庭审直播等需求,人民法庭收到请求后会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
  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山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出庭”“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由社区干部、和事嫂负责指导居民认证使用,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网上立案、在线咨询、纠纷化解等全流程智能司法服务。
  近日,一对耄耋老人与楼下邻居因漏水引发纠纷。考虑到双方居住在同一社区,且当事人身体状况不佳,为充分保障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及时与社区取得联系,了解双方矛盾所在,通过双方当事人所在社区的“指尖微法庭”工作办公室,指导当事人登录线上调解平台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并当即履行。随后,原告撤诉。
  类似案件的高效处理,让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共享了数字时代的智慧司法红利。

“社区+法庭”,联手组建“指尖微法庭”

  “指尖微法庭”的具体工作由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贵石沟法庭干警与社区干部、和事嫂负责统筹协调。
  “最初,打造阳泉矿区法院首家‘指尖微法庭’的创意,是受到浙江‘共享法庭’App的启发,于是就有了构建一个阳泉特色‘指尖微法庭’小程序的想法。恰巧贵石沟街道研发了便民小程序‘贵石通’,我们法官工作站与社区原本就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指尖微法庭’模块在‘贵石通’小程序上拓展了功能。”赵荣荣说。
  辖区居民可以登录微信“贵石通”小程序进入“指尖微法庭”,也可直接去社区找“指尖微法庭”工作办公室,在社区干部与和事嫂的指导下登录“指尖微法庭”,申请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在线开庭等服务。法院干警与社区干部、和事嫂致力于协助群众做好使用工作,解决部分群众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让“指尖微法庭”成果惠及辖区居民。
  法院党支部与“指尖微法庭”工作办公室所在地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组织青年干警开展实地走访、纠纷调处、课题调研、法律服务等活动,促进法院干警与党员群众互学互助。
  如今,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贵石沟法庭的所有干警均已注册为“贵石通”小程序的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小程序组织的各类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履行志愿者义务,为公益互助贡献力量。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指尖微法庭”凸显实效

  “‘指尖微法庭’上线一个月以来,法官已在线提供咨询13件,发布法律小知识56篇,发布法宣视频7篇。”赵荣荣对记者说。
  矿区法院还为居民送上“法治大礼包”,居民想要了解什么法律问题,只需打开“贵石通”小程序的“指尖微法庭”模块,根据需求“点题”,即可随时随地获取免费、专业、高效、精准的法律咨询和指引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提升智慧诉讼服务应用的深度、广度和水平。
  目前,“指尖微法庭”在助推基层治理上初见成效,群众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矿区法院将坚守为民初心,打造好集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指尖微法庭”,让“指尖微法庭”凸显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作用,真正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本报记者王旻 通讯员贾秀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跟随赵荣荣的脚步,感受着他引以为傲的一帧帧画面、一组组数据,感受到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优势,让“智”治有方。
  架构在数字空间、虚拟在群众身边,依托街道社区现有硬件设施,利用智能手机,打破时空上的制约,实现科技法庭的共享共用——“指尖微法庭”,让司法服务搭上了“微”桥梁。通过“智慧法院”建设,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零距离法律服务新模式。
  此种做法值得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期待我们的身边出现更多“指尖上的微服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