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党建+队建 “双引擎”打造文明畅通路

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能部门,交通管理工作的好坏事关营商环境整体形象的优劣。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紧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的相关指标,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力求交通管理始终跟得上营商环境优化的步伐,始终跟得上人民群众的必要需求,始终走在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前列。
  支队以深化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为重点,以锻造高素质公安交警队伍为保证,以规范执法护稳定、便民利企促发展为目标,“党建”引领“队建”,“双引擎”统筹推动吕梁公安交通管理水平提升,全力为吕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明、安全、畅通之路。

落实简政放权 注重便捷高效

  为深化简政放权,落实便企利企举措,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敢于从企业反响强烈的事情做起,敢于直面辖区诸多交通难题,全力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增添基层自主力,以扎实作为换取群众好评。
  最大限度下放违法处理业务,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支队在全市条件具备的大队、中队下放非现场和一般程序违法处理业务,全市公安交警违法处理窗口由原来的16个增设至目前的36个。为全市162个公安派出所开通196个电子监控违法处理窗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处理交通违法。
  最大限度下放车驾管业务,“放管服”改革让群众办事更省心。支队全面下放小型汽车驾驶证相关业务,全市所有县级公安交警大队已具备办理小型汽车驾驶证申领考试、满分考试、期满换证、注销可恢复考试等所有驾驶证业务的条件,可自主开展小型汽车考试业务流程一体化。截至目前,县级车管所已办理小型汽车驾驶证相关业务38万笔,惠及群众68万人次。
  最大限度下放业务到社会化服务点,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近一些。目前,全市共有公安交管业务社会化服务点177个,其中112个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服务点、65个车驾管业务服务点。全市29个机动车登记服务站、36个机动车检测线可办理11项车驾管业务。全部实现网上申请,车管所后台审核,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近年来,社会化服务点共办理业务165万笔,惠及群众180万人次。
  同时,支队推行办理业务“五服务”,即预约办服务、上门办服务、延时办服务、应急办服务、视频办服务。全面推行“一窗办”“一证办”。全市车驾管业务窗口全面落实申请材料免费复印、免填表、免费拓印服务、体检证明免提交等“四个减免”,实行“综合收件、统一出件”。18类车驾管业务实现“一证办”,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整合业务办理流程,做到了受理、审核、缴费、发证在一个窗口办结,实现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只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排一次队”,推行二手小型客车转让登记“一证通办”。该支队搭建“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化解因费用问题导致的闹事、上访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救助交通事故重伤员1629人次,解决群众救助资金达4892万元。
  按照夜间运输为主、白天平峰为辅、早晚高峰严格控制的原则,支队调整货车通行政策,合理设定城市货车禁限行政策,引导货车在允许通行的时段、路段完成配送。在规定时间和路线内,为市区生活物资配送车辆开通绿色通道,不需要办理通行证即可通行,同时,全面放开皮卡车车辆通行。
  支队主动联系企业做好保障,走访驾校、车检机构,了解企业需求,建立快速沟通渠道;建立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包联企业制度,严格落实“一对一”跟踪服务制度,辖区中队每月进一次企业,主动出面协调解决企业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送便利上门。同时,主动对接市县两级重点工程和拟建工程,在施工车辆的注册检验、通行保障和驾驶人的驾驶证业务办理、违法处理等环节建立绿色通道,全力为重点工程项目保安全、保畅通。此外,走访快递、送餐企业,着力提升快递物流、餐饮配送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推行警务改革 力促有的放矢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交管部门如何在警务机制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力、战斗力,成为当下吕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重点布局的又一领域。
  创新警务模式,提升警务效能。支队充分下放警力,分片明确责任,将之前由中队长统一负责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片区,交给数名组长全权管理,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交通问题。推动警力下沉,对机关进行人员“瘦身”,把警力最大程度下沉到路面,聚焦校园区、商业区、餐饮区等重点单位及周边道路,集中解决群众出行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了打通国道省道“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该支队协调中阳、柳林大队和吕梁南高速公司召开联席会议,重新规划王家塔转盘路口交通组织。支队长刘亚楼召集孝义、中阳、二大队以及支队相关部门召开“优化营商环境·340省道保通保畅整改会议”,研究解决340省道吕梁境内的疏堵保畅问题。
  为盘活交通“小支流”,推动城市“毛细血管”路网畅通,支队将市区北川河东路打造为快速“勤务路”,开展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增设不礼让斑马线系统,安装标牌标志,并清理“僵尸车”。支队直属大队和方山大队联勤联动,彻底解决飞机场和火车站到离石区“出入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在全市易堵路口增设移动交通信号灯98个,根治拥堵点358处。

严查交通违法 净化通行环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除了服务措施的着力优化,还有针对交通违法行为打击手段的全面优化。支队结合投资兴业者切身感受,反馈情况,集中优势兵力向严重交通违法“宣战”。
  严打“飙车炸街”,还“静”于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炸街扰民、竞速飙车、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支队采用定点查缉和流动巡逻双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开展了“飙车炸街”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还“静”于民。截至目前,共查处“飙车炸街”99起,查扣违法改装摩托车64辆,批评教育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33人,处罚74人。
  严管严控“两客一危”重点车辆违法,降低“源头隐患”风险。每月对“两客一危”、农村面包车、“营转非”大客车等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以及重点车辆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学习率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和报送分析材料,定期通报督促整改落实,切实降低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带病上路”问题。支队以辖区国省道及城乡接合部、农村道路为主战场,对过往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等车辆进行检查,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做到不消除违法状态不放行。近年来,共查处“两客一危”重点车辆超速违法13346起、超员违法2264起、超载违法4430起、疲劳驾驶违法1010起。
  与此同时,支队依托缉查布控系统精准打击,对监测到的假牌车、套牌车、疲劳驾驶、逾期未检验、未报废、已注销报废仍上路行驶等重点车辆,进行实时预警,精准拦截。近年来,针对重点车辆核查67426次,拦截黄标车49辆次,协助法检两院管控拦截并成功移交车辆4次,实施非现场处罚10916条,有力打击了重点车辆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净化了道路通行环境。

改变执法方式 贯彻“审慎谦抑”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谦抑、审慎、包容的执法态度直接关乎投资创业者的热情与活力。该支队以着力提高执法态度为契机,全面提升被执法者的执法感受。
  广泛推行包容免罚清单,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在保安全、保畅通的同时,支队改进执法方式,切实解决趋利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整改电子监控设备201台次,停用不规范监控设备264台,非现场交通违法数量同比下降24%,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执行违法提醒机制,让执法更显温度和力度。对于本地多发、易发的常见违法建立先行提醒机制,通过电子屏提示、发送短信、电话告知等方式,先行督促提醒当事人按要求主动纠正,未在限定时间纠正的,再按规定依法处理。非现场违法增加监控设备启用后,第一个月内“试用期”制度,首次违法只向机动车所有人发送提示信息,不予处罚。摩托车违法、货车违法以及非现场违法等三类违法分别增加了纠正、警告、免罚处理措施。对摩托车未挂牌、未申领检验合格标志初次被查获的,当事人书面承诺限期补办相关证件的,不予处罚。对4种摩托车违法,当事人能够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教育后放行,不予处罚。对4种货车违法,未造成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的,教育提示后放行。
  一系列暖心之举,真正让投资兴业者和广大居民感受到交管执法的温情化与人性化。

本报记者李婧 通讯员李长富 董万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