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机械园南街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1年来,身份由部队的“橄榄绿”转为标志性的“火焰蓝”。由原来的消防兵,变成普通的消防员,他始终对自己要求严格。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0多次,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评全国消防系统“执勤岗位训练标兵”,两次获评全国消防系统“灭火救援尖兵”……众多高光的背后,缘于他21年追光而行。
从业务“小白”到训练标兵
2002年12月,19岁的张海营第一次离开山东老家,加入山西消防“大家庭”。
“消防队强手如云。班长告诉我,要想出类拔萃,惟有刻苦训练。”张海营说。
为强化体能,张海营每天除了完成强度较高的体能技能训练,还会在晚上休息前给自己“开小灶”,跑到院子里多做100个俯卧撑。
铺设水带、连接水枪、二节拉梯……体能训练过后的业务训练环节,张海营每天缠着老队员请教动作要领,逐项记录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实践。集训结束时,张海营的综合成绩名列原运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新征召队员第一名。
转正后,张海营在体能技能训练方面没有降低标准,他不断揣摩研究新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每次总结出新的训练心得,他都会为队友们演示,共同探讨。
他善于发现、学习队友的优点。只要队友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他都会虚心请教学习。
2007年9月,张海营考入原南京消防士官学校,同年荣获全国消防系统“执勤岗位训练标兵”荣誉称号。
从个人优秀到团队优秀
2010年,原省公安消防总队组建集训队,准备参加同年9月在黑龙江举行的北方区比武竞赛。张海营首批入选集训队,参加了百米梯次进攻操、400米快速初战控火操、建筑火灾内攻操3个项目。
这些项目都紧贴实战,所以成为各省(市、区)代表队的主攻项目,争夺激烈。想取得好成绩,绝非易事。
面对激烈竞争,张海营没有想过退缩。作为集训队员里的大哥和主心骨,每次训练他都倾尽全力。“队友都在咬牙坚持,我不当好表率怎么行?”他说道。
张海营参加的竞赛项目不仅强度大,还必须发挥团队精神。因为,如果不能形成合力或者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成绩。
为培养队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张海营除了完成大运动量的训练,还会主动帮集训队干部出主意、想办法,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原因,培养全体参赛队员的配合默契感。
决赛场上,张海营和队友稳定发挥,把建筑火灾内攻操竞赛项目的铜牌留在了山西代表队。
如今,张海营已经成为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优秀组训教员。他协助干部指导训练的消防员,在省、市消防救援系统组织的比武竞赛中累计26次夺得团体、个人优异成绩。
2000多次灭火救援无一失误
对于消防员来说,“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是写照。2018年,消防队伍改制转隶,他选择继续留在队伍,继续为喜爱的消防事业发光发热。
张海营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次灭火救援任务完成后都要认真总结,除了固化经验,还可以改进不足。得益于这个好习惯,21年来,张海营参与的2000多次灭火救援从未发生失误。
今年6月6日16时36分,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山西安耐尔特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大型火灾。着火区域为储存车间,当时车间堆积大量易燃物,还有9个二甲醚、液化石油气储存罐。
张海营和队员到场后,立即对现场进行评估,由于车间内存有大量挤塑板成品,判断现场起火燃烧后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甲苯、苯乙烯等有毒气体,他叮嘱大家检查好个人防护装备后,再一同进入火灾现场灭火作战。战斗中,张海营一马当先,走在内攻小组的第一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转运现场危险品及未燃烧的可燃物。历时2个多小时,大火终于被扑灭,危机解除。
“遇到重大警情,我必须冲锋在前。虽然我们现在不再是部队了,但仍然是纪律严明的队伍,那种血性和胆气一直都在。”张海营说道。
本刊记者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