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红色热土绽放新“枫”景

武乡县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

  从田间地头到城市街巷,从“千条线”到“一张网”,从联合调处到多元解纷,从三级联创、红色法治到唯实求真、公正为民,在武乡这片红色热土上,处处呈现出乡村治、百姓安的时代画卷。
  近年来,武乡县坚持以法治武乡建设为目标,聚焦党建引领、红色传承、法治护航,建立健全访、调、裁、审、处多元解纷机制,不断整合资源、融合力量、创新方法,探索出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路径,全力推动平安武乡、法治武乡建设行稳致远,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党建引领 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以党建引领激活多元解纷“一池春水”。武乡县坚持党政统筹,扛牢创建主责,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督办,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整体规划、部门联动、三级联创的法治创建工作格局。
  该县将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标对表创建指标,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任务落地落细,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全县充分整合资源,投资1100万元建成县综治中心、信访服务中心、多元解纷中心,规划设置“一台四区七室一庭”公共服务平台,组建290个乡镇、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让“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发挥更大效能。
  全省唯一获全国“传承红色基层、助推智慧法治”公益捐赠无人律所,成功创建两个“枫桥式”司法所,荣获首批“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全国法治政府先进县”,2017年至2021年连续4年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这是武乡县做实做细基层治理结出的累累硕果,更是不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生动实践。

红色赋能 探索融合发展新方式

  武乡,一座红色之城。这里,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太行精神照亮前路。
  武乡县坚持深耕红色资源,深植红色血脉,依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执法部门加大红色法治品牌推介,建成红色法治文化广场、红色法治书屋40余个,红色法治文化长廊22处。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培育“法律明白人”378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14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县蔚然成风。
  该县组建专业调解员队伍,吸纳网格员、微网格员和“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参与调解,统筹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公证员组成综合研判团队,第一时间对群众的矛盾纠纷、困难诉求进行“会诊”。设立无人律所,提供“7×24”便民智能法律服务,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采取“联合调处、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对县内各类复杂、疑难纠纷“兜底”化解,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路径。
  今年以来,该县共调处信访矛盾纠纷300多起,彻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13件,调解纠纷405起,化解成功率达99.7%,分流对接诉前调解案件634件,调解成功率达97.6%。

法治护航 提升基层治理新成效

  为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武乡县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分类接访调处制度,全面落实“五包一”责任制,确保办结一件、销号一件,全县矛盾纠纷实现了全流程、一揽子、全链条对接化解。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经济领域以及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多种矛盾化解方式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中的作用持续显现。
  同时,该县全面推行矛盾纠纷“一个地点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网络联动、一个口径回应答复、一个流程办结、一个责任落实”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智慧调度作用,指导各单位、社区就地化解调处群众矛盾,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多元解纷机制样板,武乡正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坚实的步履,续写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新篇章。  

本报记者杨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09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7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5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