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11·8”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下基层、跑会场、做直播,记者们的脚步从来不会因为这个节日稍作停歇。
第24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本报编辑记者兵分三路,深入到监所、派出所、消防队,“变身”他们中的一员,去看去听去感受去共鸣——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
一座围墙,四角天空。
随着身后AB门传来“咔哒”落锁的声音,10月18日一早,记者正式开启了太原三监的“体验之旅”。
着警服 展示威严
换上警服,套上单警装备,挂上执法记录仪,手握对讲机……记者对镜整理一番,即刻感受到了警服的端庄与威严。但一想到接下来一系列未知的挑战,心里不禁“底虚”了起来。
罪犯难管吗?监狱民警需要干些什么?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记者的这些担忧和忐忑,此行的带班师傅、生活监区监区长路永丽坦言她们身上也曾有过。
2021年5月,太原三监改押女犯,所有女警全部投入监区一线。已届知命之年的生活监区教导员尹光娅就是其中一员,“我之前在老干科,与老干部、老民警打交道,讲究的是细声细语,管教罪犯却要恩威并施。”
面对角色转换,所有女警从零开始,学习理论知识,练习警务技能,熟悉教育改造,规范警情处置,内练其心、外塑其形,迎接着挑战,完成着蜕变。
“就那四五个月,我瘦了30斤。”路永丽给记者讲述着那段“高压”的日子。说话间,她轻轻拍了拍记者的肩膀。
进监区 严抓细抠
“启封”、出操点名、工作交接、日常巡查……监狱民警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上午9时许,一名在外清扫的罪犯突发癫痫。接到报告后,记者跟随路永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见该名罪犯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记者瞬间不知所措,路永丽则沉着指挥:把人放平、头侧放、嘴掰开,呼叫医务人员……由于处置及时,有惊无险。
另一边,在监房值守的年轻民警陈智丽,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不时地用计算器统计着人数,多少人在监舍楼,多少人外出打扫,多少人在伙房……实时掌握罪犯动态,防止罪犯脱管、漏管。用她的话说,“工作看似简单,每天都是神经紧绷。”
民警张晓庆一会带队清扫,一会带队打饭,罪犯走到哪儿,她得跟到哪儿。跟随张晓庆在偌大的监区仅跑了几趟,记者已是腿酸脚软,而日行两万步却是每名民警的常态。她们笑称,“这是用脚步丈量监区安全。”
跟班体验过程中,路永丽也没闲着,事无巨细地给记者讲解着工作规范:交接班要做到“五交清三不走”、点名要做到“四知道”、伙房刀具要专人保管……见记者一脸迷茫,她的表情凝重起来,“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罪犯,咱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一点小疏忽都能酿成大错。”
的确,安全是监管场所最大的事,也是最难的事。作为后勤保障部门,生活监区的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杂,民警们肩上的担子也就越发的重。路永丽、尹光娅每天总是早上八点来,晚上八九点才能走,已连续几个月没休假了,家里的事完全顾不上。备勤室虽是民警的休息室,可一整天却很难见到她们的身影,她们总是行色匆匆奔走在监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
见罪犯 用爱感化
监狱民警既要管得住罪犯,也要教得了罪犯,除了负责日常改造,还要承担心理辅导、文化教育等工作。
空闲时间,路永丽与罪犯鞠某进行了个别谈话。谈话?这个简单,记者暗自松了口气,可一连提了几个问题全没问到点上,场面一度尴尬。
路永丽果断接过话头:“下个月出狱,谁来接你?”“出狱后有什么打算?”“以后要遵纪守法,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叙家常、谈改造、聊未来,路永丽像一名老师一样,循循善诱,引导“迷路人”忏悔反思,她又像一名长者,送上临别前的殷殷嘱托。
惭愧之余,记者暗自佩服路永丽对罪犯的了解。“我们每月至少要和每名罪犯谈话一次,只有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有效地改造她们。”
教育改造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事。太原三监始终坚持“一犯一策”的改造政策,只有了解罪犯才能因类施教。因此,民警要了解罪犯本人,也要了解她们周围的人;要了解她们的现在,更要了解她们的过去。
尹光娅的办公桌里珍藏着一张明信片,这是安安(化名)出狱后写给狱友的。信的最后是“问尹导好”,普普通通的四个字,却让尹光娅倍感欣慰。安安是一个性格暴躁的姑娘,因缺少家庭关爱,做事冲动,不计后果。为了改变她,尹光娅时常找她谈心谈话,可以说“比跟自家孩子都聊得多”。经过一番苦心开导,安安沉稳了不少。出狱后,安安的变化让身边的人异常惊讶,她说,“每次想发脾气,我就会想想尹导说的话。”看着罪犯一点一滴的转变,看着她们重启新生,尹光娅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心血都是值得的。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一天的体验,让记者有些挫败,也看到了这份工作的不易。正如民警张晓庆说的,“我们也是遇上了事、担上了责,才真正认识了这份职业。”在成为一名合格监狱民警的路上,她们可谓千锤百炼,在摸爬滚打中淬炼成长,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而作为夹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中年女性,她们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
走出戒备森严的高墙,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是自由的。漫步城市的街头,记者想起了中午审核罪犯信件时看到的一句话:“你们(罪犯朋友)在外加油,我也在这有光的地方努力前行。”对于罪犯而言,监狱民警就是那一束束光,让迷途的人看清前方的路;而对于我们这座城市,女警们守的是一方阵地,换来的是万家安宁。
本报记者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