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记者“变身”基层民警,将会是怎样的体验?在第24个记者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杏花岭派出所,体验了户证业务、接处警、宣传反诈等工作,还参加了一位老民警的荣退仪式。在派出所繁忙的一天中,记者亲身体验了民警琐碎的日常,感受着“警察蓝”背后的寻常与本真。
办户办证:责任在肩 群众放心间
看着眼前的警服,想起曾见过的忙碌“警”色身影;摸着警服上的警徽,忆起曾听过的神圣誓言;身着一身藏蓝,顿时觉得自己像穿上了铠甲……
“对,腰板要挺直。整理好着装,我们这就开始。”杏花岭派出所户籍民警尚玉仙招呼着记者往户证窗口走。
窗明几净的办户窗口,一早就有人来办事。
“依据规定,您可以落户,这有份清单对照着准备一下,有什么问题随时打派出所的电话咨询。”尚玉仙说话干脆利索。
接过清单,来访大哥说道:“太贴心了,我马上回去准备,原来没那么麻烦呀!”
三言两语,一个落户事宜办结。尚玉仙告诉记者,落户要严格按照太原市的相关规定,提供回来的材料更要谨慎核实。
关要严把,服务更要见实效。
说话间,辅警苗杰外出回来。原来,辖区的王大爷腿脚不方便但又急需补办证件,于是她一上班就去大爷家为其拍证件照了。
“趁热打铁,把信息给录好。”尚玉仙顺便给记者介绍起办证的流程和工作内容,“对于急需户籍、身份证的老弱病残等群体,我们还可以提供上门办证、上门送证服务。”
“户证窗口工作不复杂,关键要认真,要多站在咱居民的角度去考虑。”杏花岭派出所所长连磊告诉记者,错峰、延时、加班,面对形形色色、情况不一的办户办证群众,派出所的户证窗口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如何方便群众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处警:使命担当 护一方平安
叮铃铃……
电话铃声一响,派出所值班室接到指令,某工地疑似有人打架。值班民警任小俊和辅警简单交流,带上相关物品立即出发。等记者反应过来,二人已经开车赶往了事发现场。
“他们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必须快。”综合指挥室辅警田婧赟向记者介绍道,“单警装备重1.5公斤左右,每个民警接处警时都要佩戴,还有执法记录仪等,必备物品、规定动作,少带少做都不行。”
听到交谈,值班室内今年7月刚入职的民警杨艺钊给记者讲起他的感受。
“接处警可不光是要快,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杨艺钊给记者讲起他前不久的一段经历。
一次跟着师傅接处警,是关于两家公司之间债务纠纷的警情。到了现场以后,他们双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描述着各种情节,听得他直愣神,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杨艺钊说到。
但他师傅听完后,立刻就找到了过程中的不合规之处,有理有据进行调解,很快给出了结论。“我当时就觉得师傅太牛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记者正听得起劲,一阵急促的铃声再次响起。
“有人投诉噪音影响老人午休,我们一起去现场处置。”杨艺钊瞬间进入工作状态,记者不敢有丝毫怠慢,紧随其后上了警车赶往现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没看到店面就听到商家的扩音喇叭喊叫着。只见杨艺钊靠边停好车,熟练地亮明身份、说明来由、释法说理……商家马上表示调整宣传时间和音量,并承诺今后一定注意。
看似不大的警情,且已顺利处置,但在回所的路上,杨艺钊还是给师傅作了汇报。当得到师傅的肯定后,他才松了口气。
“我就生怕自己遗漏些什么,入职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我,使命使然,选择这身衣服就是一辈子选择担当。”
荣退仪式:奔赴热爱 守望公平正义
“扎根基层几十年,您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退休后,您终于可以痛快地钓鱼、打羽毛球了。”
“很舍不得您,有空常回咱所里看看。”
……
会议室里,除了值班执勤的同事,民警们都来参加王晨的退休仪式。
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串联起王晨的青春和记忆。从所长连磊手里接过奖章,他意味深长地和同事们唠起了知心话。
“奋斗几十年,一入职就到了杏花岭派出所,再没‘挪过’地方,所里所有的岗位我轮了个遍。说咱这工作累不累,实话讲那不是一般的累,可你说真到了要与我这身衣服告别时,打心眼里又舍不得。”
王晨顿了顿:“你们都比我小,但我们是战友。我虽然退休了,但所里如果需要我,我随时都在。”他说得真切,同事们听得动容。
有眼泪,是因为众志成城的共情;有笑声,是因为彼此默契的交情;有温暖,是因为患难与共的坚守。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传帮带。”在荣退仪式上,随着田婧赟的引导,杨艺钊站在王晨面前轻声说:“师傅,注意身体,退休快乐。”
王晨面露微笑:“你小子,和我一样都有个警察梦。穿上警服,就得把责任扛在肩上,既然热爱就要坚守,加油!”杨艺钊看着师傅的眼睛,笃定地点了一下头。
记者手记
派出所的一天,是极其平凡的一天。民警王雁霏还带着记者发放了反诈宣传单,走到哪里,都有人和她打招呼,反倒像走亲访友。
走访群众、维护治安、化解矛盾、法治宣传,每桩每件都极为常见。可就是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因为热爱而坚守,让记者在他们的故事里,看到了什么是“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甘于奉献”,体悟到了什么是“人民公安为人民”。
作为一名记者,在民警的点滴日常之间看到了我们自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担负的重任与荣光——一本记者证,让我们心怀敬畏,也格外珍惜。又是一年记者节,告诉自己:“立正,调整好姿态,再出发。”
本报记者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