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担当。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持续深化司法改革,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为平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首善之区贡献法院力量。
2021年3月,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被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2021年12月,该院家事审判团队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1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山西省人力资源和建设保障厅评为2017年-2020年度平安山西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10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山西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12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3月,该院家事审判团队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突出党建统领 深学细悟筑牢“政治魂”
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党建工作,将党的建设有机融入理论学习、审判执行、队伍建设等工作主线中,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视党员教育。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入党初心教育、党建文化教育,以讲课、问卷、观影、特色活动等多种学习形式,推动理论武装持续走深走心走实。
严明党建责任。牢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由上至下推进机关党建责任落实。
规范组织生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建立“定期调阅、督促整改、通报问责”制度,严格“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突出党性锻炼,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丰富活动形式。以干警需求为导向,开展心理辅导、“花样巾帼悦享人生”插花活动等,关爱干警身心健康;组织党员干警赴右玉开展“学习右玉精神、锤炼党性修养”主题党日活动,校准奋斗航向,增强使命担当;组织参加义务扫雪除冰、创城服务、文旅服务、送法进企业等志愿活动,引导干警承担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党建引领久久为功,队伍建设成果显著。近三年来,平城区人民法院累计11名法官干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一级法官杜渊文,履职尽责、担当奉献,先后被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十佳法院干警”,被中共大同市平城区委、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平城区劳模标兵称号,被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今年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
狠抓端口前移 实质解纷办好民生事
平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和小额诉讼工作,实质性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通过在“调”上往前延伸,在“诉”上向快提速,做到调解有方、裁断有速、审判有质,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效快捷、成本低廉、公正权威解纷的多元司法需求。
抓前端,治未病,努力推动“调”往前延伸。通过扩大调解“朋友圈”、编织调解工作网,强化团队协作,“以案定补”激发调解活力,司法鉴定前置并直接委托,快速高效化解了一大批民商事纠纷,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全院每年诉前调解案件数占民商事案件的65%以上。2021年,调解案件6171件,调解成功率71.15%;2022年,调解案件5047件,调解成功率83.10%;今年截至目前,诉前调解案件4086件,占民商事案件的42.26%,调解成功率53.16%。
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探索出“三力”聚合、“三端”融合、“三感”契合的“三三”工作法,构建完善分层递进纠纷解决路径,形成的“多元治纠纷、源头止纠纷、诉前解纠纷、诉内化纠纷”的诉源治理平城新模式,多次被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中国日报、山西日报等刊登报道。该院先后被评为全国100家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法院系统“一站式”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抓实效,强基础,努力推动“诉”向快提速。通过规范小额程序运行、选优配强速裁团队、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抓“快分”、抓“快送”、抓“快审”,努力在审判效率上下功夫。
抓“快分”。在登记立案时,对标的额在4.5万元以下案件直接标注为小额诉讼案件。对于诉讼标的超过4.5万但在18万元以下案件,由承办法官积极引导当事人自愿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实行小额诉讼优先排位,着力扩大小额程序适用范围,真正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快慢分道、流转顺畅。
抓“快送”。在全市独家开通“10102368”电子送达专线和VTM诉讼服务远程柜台,对接三大运营商,根据案件信息实现当事人电话号码后台修复,形成快捷送、精准送、互帮送的集约送达新模式,使送达难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截至目前,送达成功20871人次,平均送达时长2.11天,电子送达成功率达82.12%。
抓“快审”。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简化庭审流程,95%的案件在立案后15日内开庭,95%的案件在30分钟内完成庭审,且确保一次开庭、当庭宣判,以小额带动大体量案件,促进审判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速裁团队共审理案件2622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41%,当庭宣判率达98%以上,平均审理天数为21.32天。
坚持宽严相济 刑事审判传递司法情
平城区人民法院坚持治罪和治理并重。既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方针,又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作用,让刑事审判彰显司法温情。
“经合议庭评议及审委会讨论,决定判决被告人吴某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被告人吴某夫犯妨害公务罪,免予刑事处罚,责令具结悔过。”2023年6月5日,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某、吴某夫父子二人妨害公务罪一案一审公开宣判。
宣判后,吴某夫含泪写下悔过书,表示今后一定恪守法律底线,回报社会、回报亲人。眼泪既是对被害人的歉意,也是对法院温情审判的感激。
2021年8月17日,被告人吴某受雇在北馨花园老旧小区改造中砍伐枯树、死树。正值大三暑假期间的吴某夫体恤父亲打工辛苦,主动帮忙。当日,大同市平城区园林管理处接到举报称,有人砍伐小区树木,便指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工作人员到达后,制止了吴某等人的砍树行为。在交涉过程中,吴某与园林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后在旁围观的武某(经鉴定系限制行为能力人)殴打了工作人员,吴某、吴某夫也加入其中,致工作人员受伤。
暴力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致国家工作人员受伤,吴某父子的行为已构成妨害公务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始终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的特点,并综合吴某、吴某夫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以及量刑情节,作出了如上判决。
“法不容情,法亦有情。”平城区人民法院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同时,帮助因冲动犯罪的大学生顺利回归校园,既体现了司法的权威,也彰显了法律的温度。
这是刑事审判的一个缩影,在无数个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平城区人民法院始终在树牢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刑事审判理念的同时,准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不断提升刑事裁判的法律认同、社会认同和情理认同。
加大法治护航 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2023年是落实省、市、区委“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布局的起势之年,更是平城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平城区人民法院严格落实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开创法治平城建设的要求,主动创新理念思路,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努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9月17日,御东中心人民法庭揭牌启用,以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赋能御东新区高质量发展,让小法庭释放出大能量,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公司和员工。”被告司某孝、司某超激动地握着法官的手说。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经营受到冲击,资金链断裂导致民企偿还贷款能力下降,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存面临较大压力。
2023年3月13日,平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市分公司诉被告司某孝、司某超追偿权纠纷一案。被告司某孝向原告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市分公司投保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以担保其向案外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市新世纪支行申请的个人贷款15万元,被告司某超出具共同还款承诺书承担共同还款责任。后二被告未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导致原告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市分公司代偿。原告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市分公司遂向二被告提起诉讼追偿代偿金额、尚欠保费及违约金合计16万余元。
法院在审理中查明,二被告系兄弟关系,被告司某孝系大同市某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其贷款用于公司经营,后因多种原因,导致旅游行业停滞,进而资金周转失常,致未能按期清偿贷款。鉴于此,法院积极进行调解,向原告做工作,最终在原告免除被告保费、减少违约金的基础上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共计8.4万元的调解协议,既使得保险公司在合理让步的前提下追回损失,又使得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有了充分的缓冲期。
平城区人民法院将不断提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能力水平,通过快立、快审、快结工作模式,进一步缩短诉讼周期、提升审判质效,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截至10月底,全院共受理涉民企金融借款类纠纷案件176件,在已结的54件案件中,调撤32件,调撤率达到59.26%。
构建和谐关系 行政审判架起“连心桥”
行政审判是衡量法治进步的重要晴雨表。平城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为群众撑腰、为政府分忧的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处理交通管理、社会保险、环境资源等涉行政领域案件,自觉将行政审判职能与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持续深化府院联动,靠前服务迎宾街道、武定街道征地拆迁工作,努力构建高质量和谐官民关系,为全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谢谢你们,仅仅一周时间就帮我们解决了烦心事。”运输公司负责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受理大同市润某等8家运输有限公司诉大同市某支队车辆管理所履行法定职责等系列案件后,合议庭通过庭前交换证据得知,在其他省市同批号车辆能够办理车辆登记的情况下,本市这些车辆却因未能办理登记无法营运,此案的关键是对交通管理部门规章的适用问题。
为此,主审法官通过多次与车辆管理所负责人沟通联系,并向其指出案涉争议的限制日期未明确是销售日期还是申请办理登记日期,建议该车辆管理所对当事人的申请登记予以充分考虑。该车辆管理所负责人在听取建议后,专程去省公安厅对此事进行请示,省公安厅释明案涉争议的限制日期应为销售日期,车辆管理所负责人当即电话通知这些车辆可以办理登记。原告得知可能办理登记后,几个月以来压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行政审判就是要始终把矛盾化解、案结事了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将服务群众寓于执法办案中,主动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举措,延伸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构建起政府和群众之间信任的桥梁。”行政审判庭长郭晓燕深有感触地说道。
紧盯高效为民 全力打好执行攻坚战
切实解决执行难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积案较多、执行案件增幅大的工作实际,平城区人民法院2023年大力推进办案团队改革,整合作战单元,科学配置权力,优化工作模式,完善司法体系,内设“两中心三团队”,分别为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服务中心、执行实施团队、财产处置团队、执行裁决团队,坚持一手抓规范化执行,多点突破、横向拉通,实现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的执行进攻方式。同时,一手抓智慧执行,持续推动移动执行系统、应急响应系统等智慧执行平台建设和推广使用,初步形成了指挥中心GIS实体化系统与法官智慧执行App相结合的智慧执行移动办案系统,为执行工作插上了科技“翅膀”。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线索难寻一直是制约执行工作的重要瓶颈,每年都有许多案件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无法查找到可供执行财产而使案件被迫停滞不前。为有效破解这一问题,大力推进执行悬赏机制,与法信悬赏执行平台联合压缩老赖生存空间、打击老赖侥幸心理,充分保障了当事人胜诉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2023年10月10日,该院发布了一期悬赏公告,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名下已查封未控制的车辆线索。仅10天,根据群众提供的有效举报线索,执行法官就成功扣押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孙某名下的梅赛德斯奔驰,10万元的执行款终于拿到了。
2021年8月,申请执行人闫某与被执行人逯某某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进入平城区人民法院执行程序,被执行人需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租赁费212283元。在通过电话、邮寄、传票等多种形式联系无果的情况下,2022年8月,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平城区人民法院首次通过法院执行局LED屏和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发布悬赏公告,向公众悬赏查找被执行人逯某某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公告发出后,引发了社会关注。被执行人逯某某因承受不了社会舆论压力,于2023年2月主动到平城区人民法院,表示愿意给付申请人租金,并期望申请人宽限其还款时间。经调解,双方达成分期偿还欠款和解协议。平城区人民法院通过运用电子化网络平台发布悬赏公告,有效地督促了被执行人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同时为征集线索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创新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失信行为的曝光惩戒措施,引导有关财产线索知情人有偿举报,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和隐匿财产的行为,进一步压缩被执行人的生活空间。现在还有一批类似于逯某某的被执行人,正在接受“赏金猎人”的寻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平城区人民法院将紧扣“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系统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现代化审判理念,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抓实主责主业,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小案、做实一件件民生实事中,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以温情能动司法助力首善平城建设,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