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激活力、提效力,清徐县东湖街道贯中社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以化解邻里纠纷为切入点,在排查、协商、化解方面狠下工夫,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贯中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以邻里和谐促进社区和谐,以“小家”和谐促进“大家”和谐,助力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排查有效聚合力
“这些‘管家’都是从小区居民中推选出来的,都是党员,有退休的也有在职的,大家非常乐意参与小区治理,发挥余热,积极性很高。”贯中社区党委书记井星虹说。
贯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化管理”优势,推出“红色合约”服务项目,通过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社区双报到工作,将不同资源优势的党组织联系起来,形成党建共同体。同时,建立“三色管家”队伍,以党员为主体,分别为红色管家、绿色管家和蓝色管家。不同颜色的“管家”分别关注小区问题、公共环境和绿化等问题,实现了区域防控全覆盖,居民安全感大大提升。
此外,社区采取“日常+集中+重点+比对”的排查方式,聚焦生活琐事等开展日常排查,结合网格结对包户,组织干部与居民群众结对“认亲”,每月开展网格员、社区工作者集中排查,对红白喜事点、群众集体活动区域等易产生邻里纠纷的区域重点排查,将部门和单位执法办案及在工作中发现的纠纷隐患同辖区摸排结果进行比对排查,切实做到邻里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防范在先。
协商有方激活力
贯中社区内有一个小区在天然气管网改造过程中,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如漏水、停水、断电等。在社区的大力推动下,该小区成立了物管会,并选聘居住在小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在职党员等加入。大家几乎每周都开会研究资金和改造方案,为小区居民妥善解决问题。
贯中社区搭建“社区议事厅+小区议事群”居民议事平台,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经常性开展居民议事、民主恳谈、群体听证等活动,让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都由社区群众决定,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同时,探索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围楼夜话”模式,以社区楼栋为单位,构建议事协商微载体。由党总支书记、网格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及物管会成员组成工作组,利用居民晚饭后的空闲时间,围绕大事小情、矛盾纠纷等主题,问急难愁盼之需,听针头线脑之事,让小区事成自家事,把“我觉得”变“我参与”,变“管不了”为“我来管”。
该社区施行“居民公约+管理规约”双向约束,通过规范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体系,不断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治安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社区自治组织,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化解有招提效力
“感谢你们,多亏了你们出面调解,要不然我们两口子这婚是离定了。”贯中社区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执,矛盾越来越大。经过调解人员耐心劝导说服,夫妻感情得以挽回。
贯中社区坚持分类施策,实行“专人+专家+专班”的化解矛盾纠纷方式。首先是专人领题化解。实行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月例会制度,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组织相关责任人领题落实,社区党委书记深入一线带头认领疑难纠纷,亲自推动化解。其次是专家随时参与。建立集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调解中心,整合辖区政法、行政和贯中社区等资源,组成10人调解工作专家库,随时根据群众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进村入户,现场调解。其三是专班集中攻坚,组建由政法、信访、行政执法等站办所和法律顾问等行业领域专业人员构成的巡回调解专班,针对疑难复杂的邻里矛盾,采取一起纠纷、一班人马、一套措施的方式,集中力量攻坚清零,切实提高邻里纠纷化解率。
据悉,贯中社区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三有三力”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始终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用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街道。
梁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