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基层

在毫厘间觅线索 于无声处显忠诚

——记长治市公安局潞州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王海青

  •   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筑忠诚警魂、擎正义之剑、挥惩恶之拳,练就一身“硬功夫”——他就是长治市公安局潞州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王海青。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先进个人。

    他是笃学善思、慧眼如炬、守护清朗乾坤的“执义侠客”

      “网络是看不到刀光剑影的‘江湖’,网安民警仗剑执义,没有硬功夫怎能立足?”从事网安工作两年多的王海青经常这样讲。在他的办公室案头,满满堆积的是业务书籍,他也一直保持着“收集剪报”“每案小结”的习惯。
      在侦查破案和情报研判上,王海青是不折不扣的研究者和实践者。2021年4月,王海青担任网安大队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分局党委递交了要成立专班开展打击电诈违法犯罪活动的调研工作报告。同年5月,潞州分局反诈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反诈中心初建,一切没有先例,运行机制、组织架构、办案模式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王海青坦言,刚开展反电诈工作时摸不着头绪,往往是哪里有案就打哪里,破案越多、发案更多。于是他们尝试寻找新的切口,经过对大量实战案例进行分析和与诸多受害人交流,逐步建立起电诈案件“不发案重于快破案、不受骗重于多追赃”工作理念,开始从劝阻、止付等环节入手,探索建立“电诈塔防”体系,即以网安大队为“塔尖”,成立专业预警劝阻队,24小时轮值轮战,集中负责电话预警劝阻、见面预警指令派发流转和研判支撑;简化止付环节审批流程,实行接报即止、报案即查机制,最大限度拦截资金流向;以派出所为“塔基”,民警接受预警指令上门查找受害人见面劝阻。同时,针对多数受害人第一时间电话联系沟通难的实际,推动将银行职员、网格员、治保员等纳入劝阻队伍体系,全面搭建起了“电话劝阻+技术支撑+落地劝阻+环节监测”的工作闭环,成功打通了反诈预警劝阻的“最后一米”。
      今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潞州分局反诈中心研判到辖区一群众被刷单诈骗线索,受害人当时已向诈骗分子转账1万元,中心电话劝阻时发现受害人仍有转账迹象,第一时间推送预警指令到派出所。此时,受害人已到银行准备第二次转账,在银行职员劝阻时,派出所民警也赶到“抢夺”下受害人手机,现场说法解读阐述电诈作案手法,成功避免了受害人5万元的经济损失。这次见面劝阻被“国家反诈中心”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这种抢时间、拼速度的劝阻“赛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今年以来,潞州分局反诈中心已精准推送劝阻线索6300余条,派出所直接见面劝阻7400余人次,为群众成功避免直接损失2000余万元。
      劝阻绝不马虎,打击全力以赴。王海青和他的团队一贯坚持“打防并举,以打促防”,打就又稳又准,打就打深打透。2022年5月,王海青从一起“婚恋交友”电诈案件着手,连续奋战72小时对上万条“聊天记录”分析研判,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清涉诈团伙利用网上软件进行犯罪的事实;专案组在2个月的时间里转战湖北、河南、广东3省8市收网抓捕,捣毁上下游犯罪窝点8个,将团伙15名主要成员全部抓获,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这起案件只是王海青参与办理的800余起电诈案件中的普通一起。“电诈一日不除,使命一日不止。”王海青经常这样说。在两年时间里,王海青和同事们并肩作战,抓获违法犯罪人员920余人,止付涉诈资金数十亿,为群众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他是嫉恶如仇、刚直不阿、让犯罪分子心惊胆寒的“铁血战警”

      “我最大的愿望是发案少,群众安居乐业。有了案件更不能畏难,必须拿下,才能给社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这是对王海青嫉恶如仇的刻画,也是他用拼搏和汗水演绎平安乐章的诠释,在他的心里,坚决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零容忍”。
      在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在情报中心工作的王海青凭借多年积淀的刑侦经验,将传统刑侦手段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采取以“重点人为圆点,梳理周边关系人”的数据分析方式,为办案部门查清涉案团伙主要犯罪事实、查找案件受害人提供保障支撑。在调查长治张某某案件期间,王海青带领他的团队潜心深挖,调取相关旧案资料,对该团伙近20年案件进行串并,从人到案,从案到人,不断拓展,用“证据拼图”勾勒出团伙的面貌,为将该团伙30名犯罪分子一网打尽,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8月下旬,长治市主城区连续发生砸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案,长治有车一族“谈砸色变”,加之适逢“夏季行动”,在公安机关高压巡防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仍胆大包天、嚣张作案,群众一时议论纷纷。在这起系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每次都选择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作案,进入作案现场采取攀爬翻越障碍物进出,选择在视频监控盲区作案,其间频繁更换衣着,全程佩戴口罩、眼镜、帽子,刻意遮掩面部,根本无法掌握其体貌特征,案件一度陷入焦灼拉锯。犯罪嫌疑人具有极强反侦查能力的这个“谜”,在后来案件侦破后才解开。原来犯罪嫌疑人刘某平多次因盗窃被判刑,在监狱内自修犯罪心理学、跟踪学,身体素质过硬,服刑期间曾获得过监区5公里越野赛亚军。
      为尽早破案,王海青主动请战加入分局“擒魔”专案组,通过警情研判、视频分析准确串并出周边地市同类案件50余起,在此基础上循迹搜寻周边视频、查找嫌疑人的来去轨迹,终于发现了嫌疑人未做伪装的模糊影像,由此甄别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海青并没有将研判结果向外勤侦查员移交推送了事,而是继续和同事们并肩作战,从海量视频中筛查发现嫌疑人的行踪轨迹,为落地核实、实施抓捕提供有力支撑。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在案件发生7天后,成功将横跨3省6市、流窜作案80余起,被三地警方通缉的“砸车大盗”刘某平抓捕归案。

    他是执着坚毅、锲而不舍、善于攻坚的“拆案专家”

      在王海青心中,警察是一种“发光”的职业,每一起案件的侦破都是正与邪、光与黑的较量。王海青从部队转业加入刑警队伍后,依然从“新兵”做起,认认真真跟着老刑警学习,反反复复研读专业书籍,摸索总结办案技巧,在一次次摸爬滚打、极限追捕中锤炼自我,很快就成长为队里的骨干。在2011年“清网行动”期间,他带队辗转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将12名历年逃犯抓捕归案。
      王海青对破案有股子“痴劲”,他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翻看历年的积案卷宗,从这些“无头悬案”中发现蛛丝马迹。每当有人问他为何有如此执念的时候,他总是淡淡一笑说,“破不了案子会让人抓狂,破了案子会让人疯狂,因为热爱所以痴迷。”
      1995年4月14日晚,原长治惠丰公安处民警张晋生在追捕犯罪分子时,被歹徒用匕首刺中心脏壮烈牺牲。同年,张晋生被追认为烈士。案发后,犯罪嫌疑人李某强畏罪潜逃,囿于当时条件所限,缉凶工作多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追逃工作中屡建奇功的王海青,在2012年从退休的师父手中接过案件,接力冲刺。
      “破不了案,烈士的英魂无法安息,更对不起身上的警服警徽。”这是王海青的信念。“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要到李某强家中去调查、劝投。”但凡有一点可疑,王海青都要去核实调查。
      时间一天天流逝,王海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缜密推理求证的态度却没有丝毫减退。7年时间里,他的分析笔记写了200多页。星夜兼程终不负,在经历数万条数据逐项分析、上千卷档案逐页翻查、数百名嫌疑对象逐个问询,记不清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辗转摸排后,案件终于在2019年9月迎来了转机。王海青发现了李某强存在盗用其前妹夫身份的重大线索,并极有可能就藏匿在运城一带,于是立即带队星夜赶赴核实,于10月1日成功将逃亡24年之久的公安部督办命案积案在逃人员李某强抓获归案,以一代代公安人承志向前的实际行动告慰烈士英灵,捍卫了警徽尊严。在今年山西公安英烈事迹巡回宣讲活动中,张晋生之女张婷以《穿上警服是我爱您最好的方式》深情讲述烈士事迹和追逃既往,广大民辅警无不为之动容,深受激励感动。
      一次次临危受命,同事们说,看到他,就看到了破迷案的希望;一次次奔赴现场,抽丝剥茧,真相总能在他掌控中浮出水面。从警16年,他曾先后参与侦破“陈某持枪故意杀人案”“2001年胡某等人故意伤害致死命案积案”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直接抓获持枪抢劫逃犯马某等部督省督逃犯59名。
      军人出身的王海青从前守国门,现在守一方,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战袍颜色换,底色永不变,两种具有独特意味的颜色,在王海青身上融合,汇聚成新时代人民公安忠诚为民本色,激励着他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宁。

      牛彦吉 许福勇 姬志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