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所队融合”提效能 “一警多能”护平安

壶关县公安局探索出农村道路交安管理“壶关路径”

  沟深、弯多、路窄、坡陡是壶关县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壶关县公安局坚持党建引领、警务融合、科技赋能、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壶关路径”,有效破解了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题。

多措并举,搭建交通共建共治新格局

  “我们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多部门合作、全社会联动,创新推出‘三项机制’作支撑、‘三个强化’建队伍、‘六种类型’建台账、‘七类宣传’营氛围的‘3367’提档升级举措,全力构建新形势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壶关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涛介绍。
  “三项机制”指的是建立健全决策预判机制、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压实考核问责机制;“三个强化”,即强化职责、强化培训、强化管理;“六种类型”包括了机动车、驾驶人、宣传教育、隐患排查、违法劝导、工作日志等;“七类宣传”指,“美丽乡村行”巡回宣传、“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提示卡、农村“大喇叭”广播站、农村“一栏一标语”、交通安全微信群、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幸福感、安全感。“3367”举措实施以来,进一步夯实了共建共治基础,实现了县有交通安全办公室、乡镇有交通安全管理站、村有交通安全劝导站的三级管理布局,基础工作得到全方位提升。

“一融九联”,融出交通处置能力大跨越

  10月24日,壶关境内发生一起车辆剐蹭事故。接警后,壶关县公安局东井岭示范所民警迅速赶赴现场,仅用10分钟便实现了快处快赔,比原来处置时间缩短30分钟。这是壶关县推行警务融合改革模式的典型缩影。
  壶关县公安局党委着眼实际,率先选择具有地域交通管理特色的东井岭派出所和交警上庄中队实行警务融合,成立壶关县公安局警务融合东井岭示范所,实施“一融九联”警务改革模式。由派出所所长全面负责辖区治安交通管理工作,指导员兼任交警中队长,民警辅警打破警种壁垒,一警多能,实现民警交管、治安“一肩挑”。
  “我们通过授权派出所民警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办案权限,建立服务联办、交法联办、交通联巡、隐患联查、事故联处、矛盾联调、勤务联动、警种联合、责任联担的九联机制。”郭涛告诉记者,同时设立综合业务大厅,基础防范、治安管理、交通执法、便民服务等业务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处置,一站简办、一站通办。警务融合东井岭示范所增加了交管业务,可受理3类18项交管高频业务。
  “一融九联”的警务融合模式,让警力跟着警情走、角色随着警务变,让警力更高效、处置更快捷,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级分流”,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全域旅游是壶关经济发展的主业,特别是旅游旺季,车流人流激增给当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更大挑战。新一届公安局党委班子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推出了切合壶关旅游道路交通管理实际的“四级分流”机制,成功破解了旅游高峰期间交通大范围拥堵、游客大面积投诉的难题。
  在旅游交通管理工作中,依托无人机巡航、道路监控卡口流量监测和景区高点摄像头等科技设备,以在途车辆数和景区停车场车辆数衡量交通运行状态,设定红、橙、绿三级预警,实施“远端分流、返程导流、外围限流、滴水放行”的路网调控措施,进行实时宏观分流的一级分流;同时依托20名精干警力组建的“旅游铁骑队”,分段投放到旅游专线,不间断进行动态巡逻,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疏通堵点,进行堵点分流的二级分流;依托公安、交警、景区等部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交通出行提示,提醒广大游客根据人流、车流情况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和时间,进行实时动态分流的三级分流;依托公安、文旅、交通等部门的景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引导指示、警示标志等,进行预警提醒分流的四级分流。

  本报记者杨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