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太岳山下再听千年古音

古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守护非遗传承

  “起乐!”随着八音会传承人赵洪宽一声有力的呐喊,几位精神矍铄的老艺人又抄起自己的“老伙计”开始演奏。一位老人面对古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激动地说道:“没想到我还能再和朋友们一起演奏八音会。”
  凌云八音会是一种寺庙音乐,以古县古阳镇凌云村为核心地带,起源于唐朝时期,传承至今。其主要由祭呐、禅鼓、笛子、管子、二胡、钹、云锣、笙八种民间乐器组成,故称八音会。2013年,凌云八音会被列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0月25日,古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在办案中发现,凌云八音会已多年没有参加县里或者乡镇组织的文化活动。检察官走访凌云八音会传承人赵洪宽,了解到凌云八音会现有队员8名,年纪最大的69岁,年纪最小的57岁。
  赵洪宽叹道:“凌云八音会的队员年纪都大了,有些还身体不好,我也没有精力组织大家演出。现在的孩子们也不喜欢这种音乐,演出的机会就更少了。”检察官分析,凌云八音会正面临生存空间减少、传播方式单一、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存在灭失的可能性。
  办案人员同时发现,古县岳阳镇五马村隋唐战鼓为临汾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一代代文化匠人的传承和探索,战鼓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使用范围也由当初的战场扩展到婚嫁、节日庆典中。但是,五马村隋唐战鼓也存在成员年纪较大、传统技艺失传等情况。
  10月31日,古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办案人员向检察长请示后,成立古县非遗保护办案团队,并对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可能灭失的情况进行立案调查。11月2日,该院向古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对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依法履行保护职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该院还邀请古县文旅局、非遗保护专家、非遗传承人开展座谈会,共商非遗保护。
  古县文旅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检察院提出的问题,邀请检察官共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详尽了解了凌云八音会和五马村隋唐战鼓的现状与困境。11月11日,古县文旅局出台了《2023年古县文化和旅游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凌云八音会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从数字化保护、开展面向社会寻找传承人系列活动、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拍摄凌云八音会专题纪录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12月4日,古县文旅局函复古县检察院。目前,该局以古县“乡村村晚”为契机,已组织凌云八音会、五马村隋唐战鼓进行了多场惠民演出。“凌云八音会召集令”——寻找传承人系列短片已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播放,吸引了许多非遗爱好者关注凌云八音会,现已有年轻人踊跃报名加入凌云八音会传承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古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迎春表示:“非遗的传承是一种历史责任,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下一步,古县检察院将以更有力的检察职能更好担负起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使命,做好非遗守护人。”

  魏巍 袁慧芳 赵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