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综合

“小切口”带动“大变化”

太原公安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11月15日早8时30分,初冬的晋阳城寒气逼人,走进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小店派出所却是一番热闹景象。
  携带单警装备的民辅警一边打开执法记录仪,一边小跑着冲向警车……清晨伊始,该所已经陆续接到多起报警。
  作为全省接警量最大的派出所,小店派出所每日派出5个处警小组梯次处警,确保有警必出、及时处警。
  近年来,太原市公安局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紧盯接处警、受立案、办案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从机制改革、制度完善、警力部署、流程优化、科技赋能、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手段方式,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以一个个“小支点”撬动执法规范大变革。
  “我们聚焦公安工作现代化方向,以法治公安建设为牵引,找准小切口,下足大力气,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以改革创新破解执法工作中的关键性、瓶颈性问题,努力解决公安执法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执法质效。”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太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尚建军说道。

全量接警 规范处警
把接处警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11月16日22时,家住富力城的张大妈匆匆走进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敦化坊派出所按下“群众自主报警按钮”,民警赵艺钧将张大妈老伴走失的警情填入受立案监督管理平台后,开始出警寻找。
  群众上门报警一直都是执法监督盲区,将非110系统来源警情纳入执法监督管理是做到全量接警的重点所在。今年4月,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通过一枚小小按钮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将自接警情强制并网入轨。
  “按响‘群众自主报警按钮’后,受立案监督平台自动显示报警时间和接警单位,倒逼接警民警录入报案信息,强势挤压接处警的随意性空间,杜绝警情‘网外循环’。”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局长刘金亮说。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市十分之一的警力如何应对全市三分之一的警情?
  小店分局通过科学建立梯次处警机制解决这一难题。
  “每个处警单位根据实际,安排多支处警力量,同时将街面巡控警力纳入接处警力量,按照‘就近处警’原则,统筹调配、就近增援、快速处置。我们还建立派出所AB角协作机制,遇有重大警情互相增援。”小店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王晓光说。
  太原市公安局尖草坪分局也将工作重点瞄准规范处警这一源头性工作。该分局提出“最快速度、最多警力、最强装备、最佳警容”的处警标准,细化出台接处警规范指引,开展规范接处警专项整治,通过指挥中心、法制大队、督查等多部门联动开展视频巡查、警情演练,全局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工作的首要环节,更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太原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李勇志表示,太原市公安局制定下发了接处警工作指引,对46种警情的规范处置制定了标准,同时严格落实警情“三反馈”机制,加强武器警械、法言法语等培训,持续推动一线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

守正创新 科技赋能
以受立案改革破解执法难题

  “没想到公安也有‘售后服务’。”11月15日,前一天刚刚拨打过110报警的市民李先生接到了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法制大队的回访电话。民警刘岩在受立案监督平台对回访情况和处置情况进行对比,填写核查意见后,反馈给接警单位进行整改。
  受立案监督平台是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自主研发的智慧平台,内嵌警情处置、案件办理等六大智能化管理模块,可以实现接报案、受立案工作信息的全要素网上记载、全流程网上运转。
  “民警通过平台对警情、案件进行反馈,案管中心民辅警对所有警情、案件进行回访核查,系统对应受未受、应立未立、受立案超期等突出问题进行自动预警,最终实现对警情、案件的智能化管理。”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郗冠宇告诉记者。
  全量回访、全量核查、全量整改,杏花岭分局有效解决了警情不规范处置、案件应受未受等顽瘴痼疾。
  全面监督的同时,也要找准症结,破解顽疾。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将占比10%的伤害类警情处置作为规范执法的突破点,制定出台专门规定,明确伤害类案件办理“八个必须”、调解处理“三可以六不得”,并建立未办结案件直至一把手的层报审批制度。此举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涉及伤害类警情的信访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刑事诉讼案件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0%、55.56%、50%。
  “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理念升级与科技赋能相统一,太原市公安局建立市、县、基层所队三级联动受案立案监督管理机制,法制员进驻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监督岗,常态化围绕警情、案件开展日清、周报、月结,大幅减少受立案环节有案不受、受而不立等执法问题的发生。”太原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王红军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全市有案不受比例下降52.5%,受而不立比例下降36%,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上升24%,刑事案件立案率达99.5%。

精细管理 拓展功能
持续推动办案中心提质增效

  “到太原公安可以现场报案了!”最近,这样一条新闻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今年10月,太原市公安局最新启用的市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山西省首创设立受立案接待大厅。310平方米的大厅内,综合、经侦、刑侦、食药环侦、禁毒、反诈六个席位整齐排列,当场接待群众上门报案。
  近年来,太原市公安局不断深化拓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服务功能,积极引入社会和司法资源,真正实现“一站式办案”。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了案件办理、医疗体检、案卷管理、涉案财物管理、合成作战、速裁速判、侦监协作、远程提讯、律师会见、集中送押、受立案等功能,同时还引入银行代办、邮政代办、价格认定、伤情鉴定等服务。”太原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乔晋峰告诉记者。
  2023年,太原市公安局和太原市人民检察院还共同研发大数据监督模型,实现侦监网上互动、信息共享,推动更加高效精准地开展执法监督。法检公三家建立轻刑快办工作机制,实现速裁法庭的深度应用,今年以来,全市7个速裁法庭共审理判结案件224起。
  “拓展服务功能的同时,更要聚焦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服务,为办案民警松绑减负,提升办案质效。”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办案中心主任刘俊义说。
  11月17日晚,迎泽分局迎泽派出所民警牛振宇将嫌疑人交给办案中心工作人员。“从入区登记、人身检查、随身物品看管、信息采集、体检到候问看护,全部由办案中心辅警二比一全程监护,我们只需要专心办案。最方便的是,中心还实现了集中送押。”牛振宇告诉记者。
  太原市公安局制定了40个配套制度和12种工作台账,采取钉钉通报、视频巡查、现场巡控、实地检查的方式,确保各项服务保障、监督管理措施落地落实,打造真正实战实用实效、好用易用愿用的执法办案基地和监督管理中枢。其中,杏花岭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近年来,我们高标定位、锚定一流,围绕‘安全、规范、集约、智能、高效’目标,聚焦执法全要素,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创新服务功能,更好地实现了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全市14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使用,有力推动了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效稳步提升、执法公信力显著增强。”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魏鲁培说。

李青 杨宇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20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8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