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专题

见证·记录二〇二三:步履不停 追光不止

  •   

    编者按:
      在每一场庄严肃穆的庭审现场,在每一次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的温暖瞬间,在每一个常态化执行的凌晨、夜晚……2023年,《人民法院》专刊继续紧跟山西各级法院干警的脚步一路向前,见证了各级法院是如何以“公正与效率”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
      让我们追寻过往的脚步,一起重温山西法院干警们一起奋斗的精彩瞬间!

    诉源治理 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循着省高院党组“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思路要求,全省各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格局,推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手段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机制。这场解纷路上的“双向奔赴”,让“诉”止于“源”。
      群众的司法期盼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2023年8月,闻喜县人民法院在盛产山楂的郭家庄镇七里坡村设立山楂产业“法官联络站”,保障山楂产业健康发展,《人民法院》专刊以《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为题刊发;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法院整合各方力量,创新完善速调对接工作机制,传递以和为贵、携和各方的传统文化理念,成立“崛围和音诉源治理工作站”,《人民法院》专刊刊发《崛围山下唱响动人和音》……全省法院通过在派出法庭、乡镇村委、街道社区、企业园区、校园等设立调解工作室、法官工作室、法治营商环境共建点、法治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家门口法庭”,让法官主动走出法院大门,在矛盾纠纷发生的一线化解矛盾,通过“诉源治理”得以“无诉”化解,真正实现了家门口解纷,让“小站点”成为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3年,省高院“坚持建网搭台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山西模式’”荣获最高人民法院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去年以来,全省法院诉前调解纠纷23.96万件。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全国法院第一位,山西省万人起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最低。这些数据展示了全省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能动司法做实诉源治理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都是山西各级法院努力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的印记。这样的变化,我看得见,你也看得见!

    能动司法 服务永远在路上

      为了蓝天常在、碧水长流,依法公正审理各类环境污染案件,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和环境污染风险防控;为了绿色发展、百姓安居,依法公正审理涉自然资源案件,助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23年,《人民法院》专刊专题报道了《用心用情守护那抹绿色》《筑牢法治屏障守护黄河安澜》《用“绿色法槌”守护生态环境》《三地协同发展共护一脉青山》《为“破坏者”拓宽“生态补偿”之路》《一泓清水入黄河》《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法庭”》……全省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依法公正高效审理了一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案件,用最严密的法治守卫生态资源,呵护蓝天碧水净土,让法律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环境司法进程。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2023年,全省法院大力强化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奋力打造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知识产权司法工作,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全省法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立足各市县区特点,依法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全力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聚焦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从源头上化纷止争,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政策的调整,行政审判理念从“监督纠错”“恪守法律判断”向“监督支持并重”“实现依法治理”转变。2023年,全省法院强化政治责任,树牢大局意识,更加注重行政审判助推依法行政、防范重大风险、维护安全稳定的延伸效果。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向社会公布行政审判典型案例,让公众更加了解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大大提升,从最初的“告官不见官”到现在的“告官必见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已成为行政诉讼案件新常态,出庭应诉现场评价机制把聚光灯照在了行政机关出庭负责人身上,照出了出庭负责人的业务能力、法律素养、工作作风、服务意识,规范了政府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程序意识、规则理念、法治思维。

    守护民心 执行更是执“心”

      一年来,本刊记者追随着执行干警的脚步,参与、见证了法院的多次执行活动,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全省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践行司法为民之举。
      2023年1月5日起,汾阳市人民法院开展以涉金融、涉民生等案件为重点的“寒冬亮剑”专项执行行动。1月13日,文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紧盯被执行人返乡过节的有利时间节点,以涉信用联社不良贷款、下达预拘留决定书后仍不履行的两类案件为重点,开展节前专项执行行动。3月27日起,太原两级法院开启“反规避执行”助力营商环境建设专项活动。8月1日—10月31日,太原两级法院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12月,晋城市城区人民法院开展房屋强制腾退专项行动……我省各级法院在做好日常执行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执行中的难点,并针对涉民生、涉营商等案件开展专项执行行动,以集中执行的强大司法震慑力快速执结了一批案件。
      《看,这有一支执行铁军》《春节执行不打烊》《为你奔赴千里之外》《拼速度强力度有温度》《别墅里的“林黛玉”》《嚣张老赖“隐身”抽丝剥茧破局》《墙里墙外亲情之间》《“钱揣到口袋里才让人放心”》……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天晴还是雨雪,执行干警们为了兑现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坚守岗位奔波在路上。这一篇篇报道,是他们一年忙碌和足迹的缩影。
      《雷霆出击除障务尽》《用力执行温情守护》《出资5000余万元却无法经营?执行法官出手了》这3篇稿件,就6月20日太原中院强制执行的一起厂房、设备交付案,记者分别采用图片、文字、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了立体式深入报道。
      10月31日,我报抖音平台的“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腾房进行时”直播,观看量达到185.7万人次。
      ……
      执行工作事关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终实现,受到群众的高度关注。本刊通过多种形式的报道,让群众在了解执行工作的同时,理解、支持执行干警,并学到法律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学法用法尊法意识。

    以案释法 用身边事育身边人

      法官作出的一纸判决不仅仅是对一起具体案件的处理,更是对社会风尚的一种引领,审判实践中一些看似“简单”的案件却蕴含着复杂且深刻的法理逻辑。
      2023年,《人民法院》专刊开设“‘案’说有理”栏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回顾法官办案经过,通过法官的专业解读,讲述案件中蕴含的“大道理”,让广大读者感受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所弘扬的公平正义。稿件《以维权之名行法外之事》警示我们,在社交媒体辱骂诋毁法人名誉要担责。该案的判决结果充分展现了法律在评价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时的价值考量,向社会倡导了正确处理此类民事纠纷的方式方法。《谁动了我的瓜棚》对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化解作出了示范;《物业不同意安装充电桩?》明确了业主和物业的权责;《一套房引发父女“危机”谁才是真正的主人?》判决兼顾了亲情和法理;《不用暖气要交供热费吗?》就居民关心的取暖费要不要交、应该怎么交等问题给出了确切答案。
      在“审判探讨”栏目里,《外卖骑手究竟在为谁打工?》《应邀帮忙摔伤责任谁来承担?》《夫债妻偿、父债子偿是否天经地义?》《邻居不让乘电梯孰是孰非?》等报道中,办案法官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从证据的采用、法律条款的适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精准裁判,为同类型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参考。
      去年以来,《人民法院》专刊“槌音回响”栏目刊发了审判涉电信诈骗、破坏生态环境、制假售假、虚假诉讼等类型案件的60余篇报道,并专版刊发了全省行政审判、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案件、毒品犯罪案件等典型案例,为广大读者和法官提供了生活和工作指引。

    普法宣传 播撒法治种子

      悬挂国徽,拉起横幅,法官走到哪,巡回法庭就开到哪。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庭审,接受法治教育,法官上门送法,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化解纠纷,将矛盾消化在源头。在街头、在社区、在旅游景区,法院干警摆起“地摊”,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向过往群众普及宪法知识、法律常识,针对群众关注的劳动争议、民间借贷、婚姻财产等热点问题现场解答,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合理维权。在旅游景区,一个个旅游巡回法庭揭牌,在就地解决争议纠纷的同时也承担起向各地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职能。全省各级法院的普法脚步一直不停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参与。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全省法院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人民法院》专刊策划了两期“宪法宣传周”专题图片报道,展现了全省法院的工作掠影。街头普法、巡回法庭、宣誓、公众开放日、送法进校进社区、走访问需于企等,在全社会营造出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法治教育更是人民法院普法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省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不断拓展和创新青少年维权的工作方式方法,推行预防与保护同步、普法与审判结合、理念与实践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三同步”工作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晴空。“第一次走进法庭看法官断案,第一次坐上审判席体验审判流程,这是书本知识和实践的有力结合,让我们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温暖,感受到法庭的庄严和肃穆,从而坚定对法律的敬畏。”8月3日,30余名小学生走进平陆县人民法院,在“零距离”观摩庭审和参与模拟法庭后,他们对法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
      全民普法任重而道远。在维护公平正义和传播法治理念的路上,我们将与全社会一起,共同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

    本报记者潘帅 曹佩 刘甜策划报道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7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5期

    • 第2023-12-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