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建峰)重拳整治拖欠民营、中小微企业债务的被执行人,向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亮剑”;建立政法职能部门打击拒执违法犯罪长效联动机制,以管用实用的好制度堵塞漏洞,形成合力,凸显声势。日前,记者从大同市召开的全市法院系统执行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大同市两级法院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执行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扎实行动和果断举措,实现了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好支持。
据介绍,大同中院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失信预警制度,全年向7个党政机关、6家事业单位、33家国有企业、13家民营企业发出失信预警告知书、预纳入失信名单告知书。2023年以来,23家党政机关积极履行生效的法律义务,大同法院涉党政机关案件执结率位列全省第一。
为期10周的“打击规避执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全市法院依法拘传被执行人367人次,拘留18人次,限制高消费5459人次,纳入失信名单981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2期共721人次,发布执行悬赏135人次,查封不动产1107套(宗),查封车辆1205辆,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13案14名被执行人依法移送拒执罪,对3名构成拒执罪的被执行人判处刑罚。
开展强制执行的同时,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严格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支持企业通过合法经营“生肌活血”,逐步清偿债务,并灵活采取“活封活扣”措施,去年对17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释放土地2708亩,释放厂房36.89万平方米,活封机器设备112套。18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重焕生机,与债权人达成和解,退出失信名单。
同时,大同中院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拒执犯罪的程序进行了规范,更有利于公安机关快速受理、快速侦查,检察机关尽快形成审查起诉意见,法院及时依法判决,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大同司法工作的认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