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院的楼,坐落于汾河之滨。右揽西山,左牵汾河,西山晴雪和汾河晚渡尽收眼底。楼不高,乳白色,居青山绿水之间,既端庄大气,又低调内敛,整栋建筑与山水相唱相和,不与高山争雄伟,不与河水比妩媚,只为山河添风采,完美融入自然。楼已建成几十年,周边高楼幢幢崛起,但它仍然不逊于各种新式建筑。在繁花纷呈中,沉稳而宁静,谦逊而自我,特立独行,无人能领其风骚。
一主两附的建筑结构,常被人形容像一把交椅,喻示法官要居中而坐,秉公办案,不偏不倚。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戏剧中包公的帽子。包公是宋朝人,宋朝官员的帽子都是“长翅帽”,两边各一个长长的翅膀,独具特色。历朝历代,人们对包公顶礼膜拜,尊称“包青天”。即使今天,把法官称为“当代包公”,仍然是百姓的最高褒奖和最大期许。所以,把它想象为“包公帽”,更切题意:愿世间有青天,暖热我心晒红我脸,教我在人世找美善。令乾坤,看尽笑脸。
设计者独具匠心,正面十九根立柱被巧妙地做成利剑,直刺苍穹,左右各一根擎天柱举起圆形托盘,形似天平,寓意守护公平正义。不了解当年设计者的创意,但我觉得恰与一段法律名言吻合。西方国家法院常有正义女神雕像,一手持天平,一手执宝剑。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就此曾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正义女神一手提着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手握着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正义女神持剑的力量和掌秤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才能占统治地位。
楼外墙体雕刻,记录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法治人物和法治事件。楼内,则随处可见有关法律和司法理念的名家书画。可以说,大楼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砖石,都渗透了法治的文化和思想。细细琢磨,无异于上一场法治教育和司法理念的公开课。
法苑之美不止在雕梁画栋中,一草一木又未尝不是。历经四季风雨,走遍角角落落,在众多景观中,我特别推崇院内的四季四景,亦或可称之法苑“四美”:玉兰报春、竹林听雨、古柳夕照、长亭踏雪。
办公楼前的玉兰,是勤奋而努力的标兵,是这个城市我每年见到的最早的报春花。它的绽放常常在不经意间。每每还在你觉得春寒料峭寒气逼人的时候,猛一抬头,它已然花枝乱颤,白如璞玉,香似幽兰。白玉兰开得最早,紧接着是紫玉兰,白的似雪,紫的如霞,待全部盛开之时,云蒸霞蔚,蜂飞碟舞,煞是壮观。特别令人称奇的是,在秋冬交替季节,常会发现她们又偷偷绽开了花朵。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勤春来早啊!准确来说还要加一句,花勤第二春。
若论夏景,当首推西南角那个小竹园。北方竹不易长,辟一片地方种一片竹林,也是独具匠心。竹,坚韧而虚怀,正直而高洁,常常成为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想必也承载了种植者的追求。今朝这片竹林恰位于诉讼服务中心旁边,是机缘巧合,更是寓意深长。每逢刮风下雨,风吹竹林雨打竹叶的刷刷声,如切切细语,不由得令人想起清代郑板桥的那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秋天的法苑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比如篮球场边的秋叶,由绿到红,纯粹而彻底。比如前院的银杏树,金黄灿灿,让人沉醉。我曾纠结于他们谁更能代表大院的秋色,但一个偶然机会,当看到秋日下的古柳夕照,那种震撼,令我毫不犹豫做出了新的选择。院里几棵老柳树,看上去比这个楼这个院更年长,是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其中最枝繁叶茂的,当是警务室旁那一簇。秋日,柳叶初黄,每逢夕阳西下,晚霞斜斜,老柳树便如披上金纱。那个美,真正称得上低调奢华有内涵。相比之下,旁边骄傲的银杏树,竟显得有点肤浅和虚荣。当然,欣赏到这个景色不易,要待时机,更要看心境。柳树是最亲民的树,插一支柳条便会长成一棵大树,插柳成荫,随处可见,不像银杏那么娇贵。夕阳夕照,柳冠泛金,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恰逢其时,恰应其景。
冬是少不了雪的。对于雪的态度,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截然相反。浪漫主义要的是踏雪寻梅,现实主义要的是雪落地净。法院是严谨的,容不得浪漫主义泛滥。皑皑白雪,在现实主义者眼里都是责任和官司,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工伤责任,第三者责任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挥帚执铲是最优选择。但即便如此,浪漫主义的雪总能找到它的落脚点——大院东南角的花园。这里人迹鲜至,每遇大雪,其他地方的雪已成污泥浊水,这里仍可看到白雪无瑕。长亭悠悠,红檐绿瓦与白雪交相辉映,分外妖娆。观汾亭上,一副楹联熠熠生辉:庭园秀色皆是有情物,河野风光更期无讼时。好一个“有情”,好一句“无讼”,道出多少司法真谛!今天,以天下无讼为追求,办好每一起案件,让司法有一点温情,为世俗守一片洁白,是司法者的责任。
自然四季是美丽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四季是美好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而法苑的四季之美,却有另一种境界,它更需要用心感受,用情呵护。法院人的人生美好,也当另有一番追求:春学玉兰秋爱柳,夏听竹吟冬如雪;但使公正在心头,守护万家好时节。
李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