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走进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为学生们带去一场预防校园霸凌的法治专题讲座。讲座围绕校园霸凌典型案例、校园霸凌的影响以及遇到霸凌如何应对等方面展开讲解,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霸凌行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规范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图为工作人员为学生发放法治宣传手册。本报记者傅国辉摄
编者按: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霸凌?
孩子们如果遭遇了校园霸凌该如何应对?
校园霸凌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
近期,校园霸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些霸凌者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霸凌行为已超越法律底线,成为受害人一生的梦魇。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卫能力,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本刊以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邀请法援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为未成年人及社会各界人士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遇到霸凌时的应对措施,全力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净土。
策划:本报记者邢晓瑞 张楠 郭亚红
法援律师说
什么是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肢体、网络、器械等,针对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校园霸凌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校园霸凌者可能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的他人损害,其监护人应承担侵权责任。若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可以适当减轻其侵权责任。同时,若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行政责任:校园霸凌者一般情形下应承担行政责任,可能面临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若校园霸凌行为构成犯罪且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需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罚。对于未成年学生,刑事责任的规定有所不同。例如,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14至16周岁的人仅在特定严重犯罪(如故意杀人、重伤等)中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面对霸凌,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避免直接冲突,迅速离开现场。其次,要及时收集证据,如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以证明霸凌行为的存在,及时向学校、家长或当地警方报告此事,要求他们介入处理。
若受到严重伤害或财产损失,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霸凌者承担民事责任。若霸凌行为构成犯罪,可以报警,要求警方立案侦查,追究霸凌者的刑事责任。
律师提醒,以上仅为一般性解答,具体案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和相关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在处理校园霸凌案件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山西华祝律师事务所律师 白昱
法治辅导员说
遭遇校园霸凌怎么办?
要时常给孩子灌输一个概念,遭遇霸凌时,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不要无脑反抗,也不能无声隐忍。
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尽可能地找时机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借助环境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激怒对方。
独自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学不要在路上玩耍,按时回家。
发生校园霸凌,学校该怎么做?
学校在面对霸凌事件时,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对校园霸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基于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势。
遇到形成治安、刑事案件的霸凌事件,要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办理案件,切勿有瞒、藏、压等行为。
遇到校园霸凌行为,如何进行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个广义又复杂的概念,普通人很难把握正当防卫的合法范围和有效性。未成年人遇到霸凌时,应优先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采用刻意避开、假意服从、伺机逃脱等方法,优先避开人身伤害,之后立刻求助于家长和老师。
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校外法治辅导员 崔晓磊
心理咨询师说
什么样的孩子会遭遇校园霸凌?
不被家庭重视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如果在日常家庭中这样的情绪价值被忽略时,就会敏感又自卑。
缺乏日常关爱的孩子。如果孩子在没有足够爱意的环境中,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关注和表扬。而这些孤单和不安,胆小和拘谨,内向和敏感,正是霸凌者寻找的破绽。
被打压式教育的孩子。严厉的教育方式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而可能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这些孩子习惯于在成人的责骂和不满中成长,他们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感受,变得不敢表达和抗争。
性格比较软弱,内心自卑不善于社交的孩子。性格比较软弱的孩子比较好说话,会没有主见,也会容易被那些心地不善良的人所欺负。有些孩子因为内向不善于社交,经常发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没有朋友,没有玩得好的“小伙伴”,自然而然变成了霸凌者的目标。
孩子被霸凌后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耐心倾听。父母应该密切监测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被霸凌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身体和情绪上的不适。他们可能有焦虑、易怒等情绪问题。此时,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和经历,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建立安全环境。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被霸凌的心理创伤,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有依靠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感受,为其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此外,父母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和讨论,提高孩子对霸凌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倡导友善和互助的价值观。
培养自信心。被霸凌的孩子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的想法。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并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来发展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信心。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培养一些有趣的爱好或特长,提升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自信心。
教授应对策略。孩子需要学习一些应对霸凌的策略,以便更好的保护自己。父母可以向孩子传授一些积极的沟通技巧,如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学会说“不”等。此外,还可以教授孩子关于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如何与他人解决冲突,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
寻求专业帮助。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需要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当孩子的心理创伤严重到无法自我调节时,父母应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专业人士可以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咨询,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咨询师 郭倩
想对孩子家长说
出现这些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霸凌。
突然不想上学。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无端情绪变化。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身上出现伤痕。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行为异常。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预防校园霸凌,做到“三不”。
不做受害者: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霸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不做霸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霸凌者的“帮凶”;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霸凌的孩子表达同情和关心;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霸凌的孩子;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或在危急情况进行报警。
据中国教育报、全国少工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