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让每一朵花在法治阳光下绽放

吉县法院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吉县人民法院以能动司法之力,浸润蓓蕾、厚植沃土、扎牢篱笆,守护每一朵“花儿”在法治的阳光下灿烂绽放。
  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中如何更好作为?吉县法院经过探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健全“N次方”机制,联动检察、公安、司法、妇联、民政、教育、团委、基层组织等力量,源头治理、多元解纷,打造未成年人协同保护平台;邀请心理咨询师对10余名离婚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干预、测评分析,适时介入心理辅导和矫正;针对性侵、故意伤害、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件进行调研,以“零容忍”态度对一名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19年,彰显了“向未成年人伸手作恶必重判”的鲜明态度;对涉未成年人抚养费纠纷、医疗费用赔偿纠纷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快审快执,诉讼周期比其他类型案件缩短14天,坚持100%跟踪回访,督促履行到位;选派11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聚焦同学矛盾、校园安全、家庭暴力等涉少纠纷,协助学校完善纠纷化解机制……
  守护花开,需要以爱之名、以法之名。

为“TA”找回笑容

  今年“五四”青年节,吉县某学校开展了文艺展演,孩子们在舞台上焕发绚丽光彩,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了全场。其中,一名花季少女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更是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喝彩。谁又能想到,几个月前这个女孩被诊断为抑郁症。
  她叫小雯,今年14岁。因父母关系不和,长期分居,缺乏父母关爱的她经常情绪低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经医院诊断,确诊为抑郁症(轻度)。然而,当小雯把这一结果告诉妈妈时,妈妈却轻描淡写地说,“小孩子哪来的抑郁症。”渐渐地,小雯开始悲观厌世,产生了轻生念头。恰逢法治副校长、吉县法院院长田亚欣来学校开展法治讲座,并设置了“七色信箱”。无处倾诉的小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写了封信。
  看过信后,田亚欣当即与小雯父母联系,引导他们要多倾听、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好朋友与领路人。同时,她和心理老师定期家访,对小雯给予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帮助,鼓励孩子走出阴霾。
  如今,自信开朗的笑容又重新回到小雯脸上。小雯和田亚欣经常聊天,聊学习、聊理想、聊未来,小雯说,“我要努力上进,不辜负‘法官妈妈’的嘱托和期望。”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今年年初,田亚欣在某中学教学楼、餐厅分别设置了“七色信箱”,倾听未成年人心声,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个性化需求,及时与学校、民政、教育、团委、心理咨询师、爱心妈妈团队等对接,协同进行社会调查、纠纷化解、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结对帮扶、德育培养、法治宣传等,用心用情做好未成年人的工作。
  截至目前,“七色信箱”收到来信60余封,妥善化解了女生被校外男青年骚扰、采用孤立排挤等方式进行校园欺凌等7起纠纷,对3名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25次,进校法治宣讲11场,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等7种口袋书300余册。

为“TA”筑起灯塔

  吉县法院创新“1+6+N”青少年法治保护品牌,以“七色信箱”为抓手,同步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个校园法官工作站、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一纸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一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一支培蕾志愿者服务队、一处亲子探视基地,通过前端“防护+教育”、中端“审判+警示”、末端“帮扶+救助”,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5月14日,吉县祖师庙小学的40余名学生走进吉县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穿上法袍,走上审判席,沉浸式体验审判长、审判员角色。法槌敲响的那一刻,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妈妈,为什么玩具小熊要穿着毛茸茸的衣服呢?”
  “小熊穿衣服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为了遮掩隐私部位。”
  模拟法庭结束后,学生们观看了吉县法院制作的防止性侵等法治教育微视频,和法官进行了提问互动,在一问一答中,让孩子们学会识别危险、远离风险、维护权益。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法治大礼包’,我们将把基地建设成为特色法治课堂,通过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治讲座、观摩庭审等可观可感的法治实践,教育引导孩子们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好少年。”吉县法院副院长李杰介绍。
  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要走“心”,更要走“新”,吉县法院进行了积极探索,用寓教于乐的法治教育浸润青少年心田。

为“TA”披上铠甲

  “矮冬瓜、矮冬瓜,哈哈哈”,3名学生从希希身边走过,嘲笑的声音是那么刺耳,希希捂住耳朵,两眼泛起了泪花。放学路上,这3名学生又拦住了希希,向她索要零花钱,并威胁希希不要告诉老师。后来,在卫生间门口、楼道里……他们变本加厉,将欺辱、嘲笑、威胁希希作为一种乐趣。终于有一天,希希鼓起勇气和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学了。”在妈妈的追问下,希希哭着说出了一切。
  这是吉县法院干警赵春璇创作的情景剧《希希的烦恼》,这两天,吉县二中的师生们正在抓紧排练,争取早日将这部剧搬上舞台。情景剧最后,老师向学生们普及了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精神欺凌等都属于校园欺凌。一位女法官带着全体学生宣誓:我承诺,不做可恶的欺凌者!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不做冷漠的旁观者!
  “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会留下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赵春璇说,“我们要通过情景剧这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孩子们坚决勇敢地向校园欺凌说‘不’!”参与情景剧排练的吉县二中学生晓晓说:“遇到校园欺凌,我们绝不能隐忍、害怕,要第一时间向家长反映,向老师报告,这是法官姐姐教我们的。”

为“TA”燃起暖炉

  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创新理念、健全机制、发挥职能、打造品牌、延伸触角的同时,吉县法院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
  吉县中垛乡的娜娜从小就喜欢跳舞,父母给她在舞蹈培训机构报了名,进行专业学习,每每看着翩翩起舞的娜娜,父母眼中都是骄傲。然而,美好的生活却被一场疾病打乱。2019年,娜娜的妈妈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4年多的抗癌历程,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这几年,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看着年迈的爷爷、生病的妈妈、年幼的妹妹,懂事的娜娜再也没有去练舞。
  得知这一情况后,田亚欣找到娜娜,向她的妈妈表态道,“你安心治病吧,孩子的事,我管了。”当天,田亚欣就带着娜娜来到培训机构,给孩子交了费用,并和舞蹈老师沟通了许久,拜托老师好好培养。吉县法院、妇联、妇幼保健站联合组建了有21名成员的“爱心妈妈”团队,结对帮扶17名困境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和孤儿,给孩子们送去图书、衣物、生活用品等,通过家访、陪伴、疏导、资助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爱、感受到照亮他们的那束光。
  法治护航,伴你成长。今年,吉县人民法院被授予山西省“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荣誉称号。做好孩子的工作永无止境!田亚欣表示,少年司法审判工作还要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更大功夫,让法治的雨露浇灌这些幼苗,让所有的孩子都向上生长、向阳花开!(文中所涉当事人、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曹佩 通讯员白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03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30期

  • 第2024-05-29期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2期

  • 第2024-05-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