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孩子们已踏入新学期的门槛,回望这个充满探索与挑战的假期,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的暑期公益消防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安全的种子。
突遇火灾,什么情况下该逃,什么情况下不用逃?怎样判断房门烫不烫?暑期有哪些要注意的安全小常识?8月10日,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山西博物院正式启动了暑期公益消防课堂系列活动,以消防安全公益课堂为博物院的小讲解员们点亮“安全之光”。
活动中,宣传人员巧妙运用“小明”这一虚拟角色,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模拟情景,将枯燥的消防安全知识转化为学生们易于接受和喜爱的形式。
“当你们遇到像‘小明’这样的玩火行为时,你怎么办?”“我当然是第一时间劝阻他呀。”在消防公益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互动,抢答问题。宣传人员通过现场演示、互动问答、唱儿歌等方式,寓教于乐,从“远离火源,我不玩火”“发现火情,我会报警”“身陷火场,正确逃生”“紧急疏散,有‘标’可寻”等方面,引导孩子们了解掌握日常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要领。
“此次消防公益活动开展得很及时,也非常有意义,不仅给学生们讲授了安全常识,还让他们掌握了对突发事故时的逃生方法。”山西博物院工作人员说道。
8月24日,公益消防课堂在山西自然博物馆继续开讲。活动中,宣传人员为博物馆的小讲解员们送上了丰富的消防知识,并进行了灭火逃生自救演练。
“突遇火灾,大家知道怎样正确逃生吗?”“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步骤,都记牢了吗?”宣传人员通过PPT课件授课、观看警示教育片、有奖互动问答等形式,对电动自行车火灾安全常识、家庭防火“三清三关”、燃气安全等防火注意事项、逃生技能和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等进行了讲解。授课中,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外,宣传人员还准备了丰富的体验项目。宣传人员演示了防烟面罩的佩戴方法,手把手教孩子们按照“提拔握压”的口诀使用灭火器,并逐一介绍了消防车的构造和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也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此次系列活动面向博物馆的小讲解员展开,有近百名学生参与。这些孩子相对志愿服务意愿强、表达和接受能力高,如果把这些小讲解员培养成小小消防志愿者,再以他们为‘载体’把消防知识辐射传播出去,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途径。”支队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支队将以此次公益消防课堂活动为契机,深化消防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如同种子般深植于每个孩子的心中,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安全“大伞”。
本报记者王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