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上镇地处长治市潞城区西北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煤加工、建材、工贸等多家企业。
今年以来,潞城区店上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以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为载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以赴防风险、保稳定、护安全、促发展,有效防范化解了一系列重大风险,切实提升执法司法服务水平,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效能,稳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等称号。
全镇工业基础良好,历史悠久。那么,一个工业大镇是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潞城区店上镇北村,见到了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振彪。
“我们是一个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村庄,村里的每一名群众都是企业的股东,每年村民都分红,福利齐全,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红色底蕴深厚的八路军总部旧址就在北村。我村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了3个网格,实施网格化精准管理,网格员按部就班,开展各种工作。村里有各种调解人员、场所,法律顾问定期坐班,村民们偶尔有个小矛盾,网格员就会第一时间处理好,小事基本不出村,大事基本不出镇。”郭振彪满怀欣慰地说道。而这只是一个工业大镇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小缩影。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之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如何做好基层治理、做到政通人和是复杂的。”店上镇政法委员何丽宏坦言。店上镇下辖20个行政村,总面积76.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069亩、户籍人口3.027万人,共有2个基层党总支、32个基层党支部、1388名党员。只有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让党员成为统筹发展的坚强核心,全社会力量自发参与平安建设的主动性才会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店上镇抓住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助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落地生根。该镇党委、政府主动扛牢第一责任,成立了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及各村主干共同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将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每月定期召开平安建设相关工作部署会议,对全镇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多次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形成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平安建设合力。同时,各村把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前重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落实,以清单化压实各级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全局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领导经常抓的工作格局,全力确保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中,该镇以基层网格党组为载体,镇综治中心为依托,深度融合包片领导包村、村“两委”干部包格、网格员包户三级联动负责机制,全镇划分39个网格。各网格形成“综治中心+村网格长+网格员”的基层治理格局,按照“网格+‘三会一队’”的工作要求,实现了部门资源力量整合,推进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将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坚持化解纠纷 提升基层治理之效
平安建设的根是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就是要办好群众的“心头事”。
“没想到村里就帮我调解成功了,终于不用天天烦心了。”北村村民王春华由衷地感慨,长时间困扰他的院墙倒塌难题终于得到解决。这归功于村里的“村规民约”“三方议事”、党员“爱心帮帮团”等协商议事制度。
原来,王春华的邻居因修建宅基地,导致他家的一面院墙倒塌,双方对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北村调委会主任郭振平立即将事情上报至镇政府,并召集网格员、评理会成员、驻村法律顾问等力量,查原因、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使得纠纷圆满解决。
“北村通过制订‘三方议事’,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矛调中心等场所,定期召开说事评理会,邀请党员、村民、离退休干部、退休老教师等人员担任说事评理成员,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与评理。通过说、评、议的方式,引导群众讲道理、说实话、守规矩,合理合法反映正当诉求,真正实现了平台经常‘议’、邻里同台‘评’、规矩共同‘守’,形成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良好氛围。”郭振平说道。
这是店上镇发挥社会力量调解独特优势、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好例证。当前,全镇上下建立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运用网格化管理机制,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生产安全隐患等矛盾纠纷,组织辖区内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下沉网格,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庭院,逐村组、逐单位开展“大排查、大化解、大走访”活动,对简单问题当场化解,复杂问题实行多部门联动调解,对全镇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实行定期回访。
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起,化解率98%,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
聚焦防治结合 汇聚基层治理之力
“叔叔阿姨们,现在电信诈骗的套路太多了,这是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册,大家一块儿学学,千万要守好咱的辛苦钱……”见到黄沙岭村的网格员崔琴琴时,她正忙着给村民宣传反诈知识。
店上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紧盯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突出问题,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黄赌毒等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常态化普法宣传,筑牢安全“防护墙”,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工作等内容,定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进村庄(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依托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精准普法,在车站、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省道沿线、各村院落设立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有力地营造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同时,吸纳整合党员、网格员、退伍军人、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组成平安巡逻队,加强日常巡逻防控工作,在村级各项事务上发挥生力军作用,提升处置村级应急事件的能力水平,推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教育防范稳控工作,成立综合管理小组,进行定期家访,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
平安建设既要强基础,也要“硬科技”。店上镇统筹全镇网格员统一使用长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开展网格巡检工作,以“雪亮工程”视频联网共享服务平台为核心,汇聚公安、交通等部门行业的视频资源,在主要路口、公共场所、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使重点场所全覆盖并实现镇村两级全连通,为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治安巡防、案件侦破、便民服务等工作提供精准信息,推动治理手段向“数字化”转变,基层社会治理风险得以源头化解。
厚植法治文化 铸造基层治理之魂
同样的区域不同的治理,黄沙岭村紧临309快车道,这个仅有302口人的小村庄有着与周边“格格不入”的建筑,这里看不到院落和袅袅炊烟,却有着与城市一样的高楼社区。
“原先村周边工矿企业多,为了支持工矿企业大力发展,我们村移民到这个小区,小区后面还盖了类似于大酒店一样的红白议事厅,谁家有红白事都在那里办,这样既经济也避免了互相攀比,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俗。闲暇时大家也会自发组织起来,在这里搞一些娱乐活动。”黄沙岭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刚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黄沙岭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享有家家户户有彩电的‘彩电村’美誉,这在全省也是第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黄沙岭村经济得以发展,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公平、正义、平安、和谐成为新时代黄沙岭村村民的新要求。”黄沙岭村包村干部张雪丽说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黄沙岭村将村务工作开展在阳光下,实行“四议两公开”全程纪实制度,及时完善各类制度,对党务、财务、村务等情况及时张榜公示,让村民了解村里各项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掌握群众意见,根据具体情况在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不断查漏补缺,精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黄沙岭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平安创建先进村”、潞城区“无诉村”等多项荣誉。
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难问题,店上镇大力推行网格治理模式,提供“点单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针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较为缺乏的实际情况,北村植入“红色力量”,整合法治文化广场、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教服务、文艺晚会、社戏等文明实践活动……围绕群众需求,各村在服务群众上不断积极探索,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德治固基础,改善村风民风。截至目前,店上镇创建省级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培育选树“法律明白人”40人,以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治理的热情。深入挖掘凡人善事,不断拓展宣传载体,持续涵养民族团结文化底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向上向善、互比互助的积极氛围,不断培育社会清风、文明乡风、和谐民风,树立民族团结新风尚。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要。今后,潞城区店上镇将持续写好平安建设新答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托起店上群众稳稳的幸福。
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