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竞赛场上,他们身着橙色战袍,过五关斩六将,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挑战。他们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精英,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更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他们的故事,是勇气与智慧的赞歌,是责任与担当的写照。今天起,本报带您走近这些“蓝朋友”,了解此次消防行业技能竞赛冠军背后的故事。
人物档案:张成武,平遥人,1995年12月出生,2019年8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是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平遥县柳根西街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入队以来,他积极努力、勤奋刻苦,先后获得支队集训考核专职消防队员“先进个人”“优秀专职队员”“执勤岗位练兵模范标兵”等荣誉称号,“个人嘉奖”一次;在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竞赛中获得应急救援员救援技能科目第一名,并荣获“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准备就绪后,张成武平复好紧张的情绪。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他迅速蹬腿发力,双手紧握绳索,双脚轮番蹬踩,借助绳索速攀系统迅速攀升至指定位置,拍响了摇铃。下降过程中,他精准踩点,平稳制动,最终安全落地。紧接着,他又迅速跑向20多米外的操作区,依次完成了切铁丝、夹瓶子和夹乒乓球的操作,并果断按下了计时按钮。
“1分53秒”,计时器上的数字瞬间定格。尽管比赛中,张成武并未达到训练时的最佳状态,但他那行云流水、准确无误的操作依然展现出了扎实的救援技能。最终,张成武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山西省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应急救援员救援技能科目第一名。
“刚参加集训时,我的成绩并不好。但在教练和队友们的帮助下,经过大约两个月的刻苦训练,我的成绩提高了1分多。”张成武说。
在集训队强化训练时,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今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如愿加入了晋中支队备战山西省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集训队。之后,他更加刻苦,每个动作都要比别人多练几次,以达到更高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救援技能科目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在绳索下降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下降速度过快导致止坠器卡死;在灯泡上切铁丝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和控制力,因为铁丝和灯泡之间几乎零距离;而用液压钳夹玻璃瓶和乒乓球则是对耐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稍微控制不好,玻璃瓶会爆炸,乒乓球会被夹扁。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张成武将各个环节进行分解,针对容易失误的地方反复练习。“每一次训练都应该当作实战来对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甚至超越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更好地完成任务。”每次训练下来,他的手都发抖,甚至拿不住筷子。
“其实这样的想法,每一个真正经历过火场救援的消防员都深有体会。”张成武的记忆中永远镌刻着初入消防救援队伍时经历的那场震撼人心的农贸市场大火。那是一场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达24小时的灭火救援战斗。当时,由于经验尚浅,张成武被分配在后方负责保障供水。24小时的连续作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种挑战,张成武也不例外。但每当看到前方队友们英勇无畏的身影时,他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驱使,再次振作起来继续投入紧张的战斗。
终于,在全体参战消防员的共同努力下,肆虐的大火被彻底扑灭。这次经历让张成武深刻体会到了消防员这个职业的伟大,也让他明白了消防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他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员,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除了肩负的责任、心中的使命,让张成武内心充满动力的还有来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防员的工作性质特殊,张成武需要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奔赴火场。这意味着他无法像普通人一样,给予家庭成员足够的陪伴与照顾。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辞去工作,专心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这份理解和支持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无声却强大地照亮了张成武前行的道路,让他在每一次出警时都能心无旁骛,每一次比武竞赛中都能全力拼搏。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守护城市的平安,更是在守护这个小家的幸福与安宁。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梦想,那就是“家人平安健康,群众幸福安康。”
本报记者樊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