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新时期下煤炭国企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问题分析

  

程安

  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煤炭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本文以煤炭国企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其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存在协调不足、融合意识缺乏以及融合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通过树立奋斗者精神、强化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典范、创新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等对策,旨在推动煤炭国有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炭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引言: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煤炭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煤炭企业必须在传统生产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确保企业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持续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力之一。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觉悟,提升员工的集体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积淀的精神财富,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中,更深植于员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中。对于煤炭国企而言,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团结奉献,求实进取”深刻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精髓,也为企业思政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本文将从新时代国有企业的背景入手,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融合的有效路径,为推动煤炭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有企业思政与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关键在于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体现在规章制度中,更深植于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特别是在煤炭等传统行业,企业文化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和高强度生产任务的重要支撑。通过统一员工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能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员工自觉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奉献,求实进取”。这种文化不仅影响工作态度,还能激发奋斗精神,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保持积极心态,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还能塑造外部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展现企业精神风貌,良好的文化建设能吸引人才并增强员工的稳定性,为企业注入持久动力。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员工思想觉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新时代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的结合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使企业战略目标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优势地位。通过这种融合,企业不仅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还能提升思想觉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的深层次融合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思想教育,企业能更好地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提升整体团队协作效率。这种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文化自信,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并增强企业的无形和有形资产,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国企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必要,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动力。

二、国企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调不足
  目前,大多数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部门割裂、管理分离的现象。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的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通常分属不同部门,导致二者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地协调与整合。这种状况使得工作内容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目标和方向,进而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的步伐。为了争取更多资源和机会,部门之间有时会产生竞争,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工作壁垒加深,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的情况。这种不兼容的局面不仅削弱了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还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造成不良影响。
  各部门的独立运作模式阻碍了企业在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上的深层次融合,削弱了管理层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力和效果。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监督制度也是一大问题,由于管理机制滞后,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实现动态调整,基层组织的监督职能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与解决,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企思政与企业文化宣传负责人缺乏融合意识
  部分国企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许多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宣传往往浮于表面,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负责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管理者缺乏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意识,各自为政,导致在执行工作时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割裂开来,无法形成协同效应。思政和文化建设的负责人缺乏融合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导致融合工作流于形式,仅停留在口号和表面宣传上,未能深入实际、解决问题。
  企业内部对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考核标准较为单一,主要聚焦在经济指标和业务能力上,忽视了员工的思想教育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这使得企业领导和职工缺乏对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视,甚至认为这些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无关,进一步削弱了融合的效果。融合意识的缺乏使得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难以在企业内部真正落地生根,阻碍了企业整体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三)融合方式和路径单一
  国有企业在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普遍存在方式和路径单一的问题。这两项工作由不同部门负责,融合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企业在制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策略时,往往仅依赖传统的会议、培训和文件传达等单一的宣传方式,缺乏针对不同员工群体和具体工作场景的差异化方法,无法实现深度融合。
  这种单一的融合方式使得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应有的效能。思政工作多以口号或宣传形式存在,未能结合企业文化的实际需求和员工的个体特点,导致员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甚至认为思政教育形式枯燥、内容空洞。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更多关注表面形象,忽视了与员工思想的互动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导致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无法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缺乏创新的融合路径限制了两者协同发展的空间。企业往往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来增强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局限性不仅削弱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也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路径

  (一)以奋斗者为本的思想教育路径
  奋斗者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树立奋斗者榜样,企业能够激发员工的奋斗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推动企业发展。
  通过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奋斗者精神深入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可以通过组织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奋斗故事分享会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先进典型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思想觉悟,还能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奋斗精神成为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核心价值。
  企业领导层应当以身作则,践行奋斗者精神,成为员工的榜样。领导者的言行对员工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能够起到引领和推动的效果。在日常管理中,领导层要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身体力行带动整个团队的奋斗精神,使员工更加自觉地融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企业应当将奋斗者精神融入员工的职业发展体系中,通过合理的晋升机制、奋斗奖励机制等,将员工的奋斗精神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激励员工在岗位上积极作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典范
  在国有企业的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典范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期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活力的根本动力。国企必须将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入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方式,持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将其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思想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奋斗者先进事迹分享会、设立奋斗奖项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
  企业领导层要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奋斗榜样。通过切实履行艰苦奋斗的企业理念,领导层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管理效能,还能对基层员工形成深远的示范效应,使员工更加自觉地践行企业文化。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相结合。企业要在创新中保持奋斗精神,既注重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开拓进取,也要时刻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此确保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
  (三)创新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式
  国企应当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将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统一管理,形成共同的目标和考核标准。
  引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宣传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企业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借助这些平台推出线上思政讲座、互动培训课程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更加贴近员工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现代媒体的应用有助于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提升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宣传的趣味性与实际效果。针对不同员工群体和具体工作场景,制定差异化的融合方案。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不应仅局限于统一的宣传口号,而要注重员工的个体需求,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生活状态等方面进行思政引导和文化教育,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总结: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是推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国企在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过程中仍存在协调不足、融合意识缺乏,以及方式单一等问题,亟须通过创新思维和现代管理手段加以改进。打破部门壁垒,强化跨部门协作,引入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是提升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关键路径。通过将奋斗者精神、艰苦奋斗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典范,将奋斗精神与企业的职业发展机制相结合,将为企业注入持久的活力。未来,煤炭企业应继续深化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以创新和奋斗为引领,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阎雯.浅谈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中外企业文化,2024,(08):172-174.
  [2]陈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有关思考(N).山西市场导报,2024-08-13(A10).
  [3]关忠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研究(J).秦智,2024,(04):76-78.
  [4]冯文威.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对策分析(N).山西市场导报,2024-02-06(A12).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16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4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10-10期

  • 第2024-10-09期

  • 第2024-09-30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6期

  • 第2024-09-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