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军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竹梅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
山西生态司法模式具有全域性、专业性、协同性、创新性、融合性、预防性、恢复性、全周期性、效能性的特点,这些都具有普适性,是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要依法稳妥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严格执法与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处罚制裁和修复环境、合法性和科学性、延伸司法职能与恪守司法权限、提升司法审判质效和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高、“治未病”防范风险和降低治理成本、审判质量和裁判执行、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做好环资审判工作和练好内功这“十大关系”,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
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的保护模式,是法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经过调研认为,山西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政治站位高、经验做法实、案件效果好,司法模式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成系统的鲜明特色。联合调研组形成的调研报告,最高法院领导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这次研讨会学习汲取山西法院生态建设的依法实践和司法经验,得到专家、学者的深入指导,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山西法院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生态司法全过程,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这些有益的探索实践,为全国作出了示范。这次研讨会总结山西生态司法模式,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与大家携手并肩,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助力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汾河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山西法院牢记领袖嘱托,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打造了“山西样板”。2023年,最高法院在吕梁召开工作推进会,签署并发布《山西倡议》。今年,山西高院在最高法院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竹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环境司法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司法改革、健全法律适用规范体系、推进环境资源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山西法院环资审判工作做的很到位,建议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重点关注典型案例的发现、培树和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
保护生态环境,体系化思维非常重要,可以实现“1+1>2”的作用,从法理和司法实践来讲,“体系化”会创新一个新的学科、一个新的环境司法模式。山西各地法院实现环资审判机构全覆盖,创建司法保护基地,构建专业运营服务保障模式,推动法院、检察、司法行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水利等多部门联动,打造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新格局。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资源审判方面,山西法院创建了独特的生态司法模式,开创了我国环境资源审判的新篇章。要研究编撰生态环境法典对环资审判的影响,就要了解编撰生态环境法典的背景、必要性、过程与现状、结构以及对环资审判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
“山西生态司法模式”经验丰富、做法成型、内容充实、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并进行大力宣传推介。要健全“新时代山西生态司法模式”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机制,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宣传好、推广好山西法院典型经验,使其在司法实务界、法学界和生态环境领域产生积极效果,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