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放在案头上,落实在部门间的无序流转上,而要遵循规律、盯住节点,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方面一齐发力,让信访法治化成为清晰可见的法治解决路径。”
“信访法治化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要以制度的规范,流程的准确,将信访矛盾导入良性循环轨道,使个案处理演变为类案解决,从而引导信访当事人接纳规矩,认同结果,息诉罢访。”
今年以来,吕梁市文水县在信访法治化建设方面敢于直面难点,勇于突破重点,善于打造亮点,通过理念、机制、人员的持续完善和不断改进,使得信访矛盾纠纷的化解不再是之前的疲于奔命,而是如今的万象更新。
自上而下
信访法治化首推“头部效应”
在文水县,信访法治化已成为县委、县政府推动信访工作持续向好的“利器”。2021年换届以来,该县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累计批示达265次,批示群众人民网留言288件,县委常委会听取信访工作汇报22次,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96次,专题会商解决复杂疑难信访问题158件。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县基本形成“从主要领导到基层干部人人重视信访,自上而下层层抓信访”的工作大格局。
文水县信访局局长段忠民说,他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12个乡镇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行,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文水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关于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18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领导包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通报等工作制度23件。
同时持续深化信访接待场所标准化、信访事项流程规范化、信访事项信息化“三项建设”,在依法确定受理范围、完善受理告知制度、加强受理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分清责任、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
固本强基
信访法治化注重“底盘”稳定
动员、吸收、整合各种优势力量,发展壮大信访法治化人才储备库,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文水县委政法委先后为每个乡镇配备了参与来访接待工作的专业调解员。在当地最大的乡镇凤城镇,调解员张来全曾在法院担任过15年的陪审员,调解员岳启文则是一名退伍军人,两人经验丰富,每年累计接待来访人数200人次,年均调解各类民事、信访案件80余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
正是一批能调善解的“金牌调解员”,让文水县信访法治化“底座”更牢,“底盘”更稳。该县以群众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扎实推动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闭环管理,多元化解”的工作标准,打造一窗受理、三级“分诊”服务模式。
文水县以网格为单元,网格员现场调解,村(社区)调解中心协调化解,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网格,化解在网格,实现“小事不出村”。乡镇调解中心对村级中心上报的矛盾纠纷优先“接诊”,分类派发,协调专职调解员、基层民警、基层法庭法官等资源专项研判,实现“大事不出乡镇”。
据了解,文水县综治中心扩容增效,增加信访接待办理功能,12个乡镇级、158个村(社区)级矛调中心参照县级标准同步推进,实现三级全覆盖。
谋定而动
信访法治化优先制度“布局”
信访法治化优先是流程法治化、制度法治化。文水县通过实行“一口进出,闭环管理,全链条服务”的运行机制,已形成“统一登记、受理研判、分类办理、全程督办、办结归档”的闭环流程。
群众到中心反映诉求,由中心窗口统一登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接待人员引导至进驻中心的相关单位接待处理。对于不予受理和不再受理的信访事项向信访人告知原因,做好政策解释、教育疏导工作。
按照依法分类处理的原则,对于系统内上级转办类信访事项,先由县联席办提出拟办意见,再转送责任单位分类办理;对于来县走访类信访事项,由专班进行集中研判、准确分流。严格依照信访工作法治化“受理—调解—行政三级办理—法院两审终审—检察院法律监督—人大监督”的“路线图”,坚持调解优先,依法分类处理,推进信访问题实质性解决。
对信访事项办理质效进行监督晾晒,对信访事项应登记不登记或者不按规定录入、处理程序适用错误、答复文书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发督办函、提醒函或工作建议函等方式及时进行督办,倒逼责任单位依法规范办理。
截至目前,文水县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由2020年的79.8%提高到2024年的93%。
本报记者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