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以荣誉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记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竞赛灭火战斗员第一名宋东强

  • 宋东强和他的“战车”

  •   人物档案:宋东强,洪洞人,1995年11月出生,2019年12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现任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副班长。入队以来,他先后获得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竞赛灭火战斗员第一名、2024年度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冬季练兵比武竞赛四百米救人疏散物资第一名及太原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个人二等功。

      今年9月,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竞赛开赛在即,宋东强发现自己被分到了“死亡”小组。参赛小组中,选手实力都很强,有的参加过世锦赛集训,有的参加过全国集训。“光是听到这些履历,我就非常有压力。”宋东强回忆说。
      面对这种心理压力,宋东强积极调整自己。“比赛氛围比较压抑,大家实力不相上下,决胜关键就看谁心理素质更好,谁失误更少。”宋东强尽量以平常心对待,让注意力全部投入比赛中,屏蔽了所有的杂音。
      由于对比赛场地和器材不是很熟悉,第一轮比赛中,前期登场的选手们发挥的都不是很理想。宋东强调整心态,第一轮选择求稳,这样第二轮压力不大,反而有利于发挥。
      只见宋东强携带水枪在起点线前站好,听到“开始”口令后,他迅速冲出起点。在徒手越过板障后继续向前至28米处,手持2盘水带通过独木桥限界线后甩开水带,连接水带、分水器和水枪后冲过了终点线,动作一气呵成。随后,在第二轮的比赛中,已经熟悉了场地和器材的宋东强从容应对,最终,顺利摘得百米消防障碍科目第一名。
      赛前,为提升成绩,宋东强在4个多月的集训中下足了功夫。“想提升成绩,翻越障碍板的动作要流畅;拿水带时手要稳;上独木桥时不能迈错脚,保证动作连贯性。”宋东强讲述时,表情严肃认真,正是这份成熟稳重,让他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
      赛场夺魁,是用无数伤痛和汗水换来的。百米障碍科目的受伤概率很高,从两米高的障碍板跌落、从独木桥失误摔下、接分水器把手指打伤……
      “我在刚开始学习飞越障碍板时跟腱和膝盖扭伤,虽然很疼,但心里不甘,在休息一周后,就开始每天打着绷带恢复训练直到比赛结束。”这些记忆对宋东强来说,如此深刻。炎炎夏日,皮肤被晒伤,也不影响他对突破成绩的渴望与执着,现在回想起来,他认为值得。
      好的成绩,除了和严酷的训练密不可分,也离不开实战救援的检验。出色的赛场表现依赖于强健的体能,而某些特殊的救援行动也同样离不开优秀的体能。2023年12月,南内环桥下一名男子不慎落水。当时作为中队水域救援员的宋东强,这种水域救援他从不缺席。
      中队救援人员到场后,发现距离河岸约20米处漂着一名男子,他双手抓着水面的漂浮物冻得瑟瑟发抖。在队员们向他投掷救生圈和漂浮绳后,男子始终没有回应救援人员。初步判断该男子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下水施救是唯一办法。
      考虑到现场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其他队员们的安全,作为副班长的宋东强固定好绳索后便立即下水。此时水面已经开始局部结冰,寒气刺骨。“当我游到他身边时就闻到浓烈的酒味,判断出被困男子是醉酒状态。”
      起初该男子并不配合,紧抓着漂浮物不肯放手,大约20分钟后,宋东强的体力和体温都在下降,危险性开始增大。最后,该男子体力不支,宋东强才将其慢慢带回岸上。上岸后,冰冷的河水让宋东强浑身颤抖不已。也正是平时训练出的优秀体能帮助他度过了这次难关。
      赛场上奋力拼搏,生死救援中从不退缩,宋东强始终用汗水浇灌梦想,以伤痛铸就坚韧,努力守护着每一份安宁与希望,书写出关于勇气、责任与担当的动人篇章。

    本报记者王辰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