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聚焦法治惠民 提升服务效能

——大同市公共法律服务再升级

  2024年,大同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多元创新举措,不断探索和实践公共法律服务的新路径、新方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聚焦建强“三个平台”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新引擎

  大同市司法局按照“前问后诊”模式,对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全面优化升级。申请增加服务用房,规划建设大同市“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资源,形成集多项司法行政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窗口。群众可以“只进一扇门”,便能享受“窗口化、专业化、一站式”的便捷法律服务,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同时,规范10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以各司法所为依托,建强126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强化服务供给,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法律服务。
  积极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新模式。2024年11月上线运行大同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群众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登录平台,便能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寻求法律帮助。

聚焦锻造“三支队伍”
展现便民高效新形象

  大同市公证队伍建设聚焦规范化与专业化并重。加强公证机构的内部管理,推进公证业务领域的多元化拓展,通过举办公证业务培训,实施公证案卷质量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公证员及其辅助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方面,大同市司法局通过综合运用同行评审、法官反馈、受援人满意度调查以及法律援助系统的在线监控等多元化手段,对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案件办理等关键环节实施全面监督,确保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同时,深度优化法律援助工作平台,推动跨部门协同办公,实现了与法院立案、人民调解、信访等工作的无缝对接与数据共享,打造集大数据共享、多维度便捷服务于一体的法律援助生态系统。
  大同市司法局建立了常态化的督查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法律咨询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服务质量。大同市司法局还创新开展了免费法律咨询延伸服务试点,在左云县、阳高县、浑源县等地,广泛收集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针对咨询中发现的法律问题,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实施逐级解决机制,有效化解了群众的法律难题,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提前预防和妥善解决。

聚焦优化“N项服务”
擦亮法律服务新品牌

  大同市司法局在法律服务领域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力求在多元供给、共建共享、高效办理上取得新突破。通过组织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出台《大同市公证办理提速清单》,有效缩减了办证出证时限,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同时,持续推动“公证+不动产”一窗联办服务模式,并积极探索“公证+金融”“公证+知识产权”等新型业务拓展,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法律服务的高效整合与便捷获取。
  大同市司法局高度重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将助企服务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通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团进专业镇”等系列活动,组织法律专家深入全市专业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全方位法律服务,有力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大同市司法局在法律服务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法援护苗”“助老护老”等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贴心的法律服务。同时,在云冈石窟景区、恒山景区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来同游客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今后,大同市司法局将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刘宏明 通讯员王智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5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8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