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
2025年1月1日,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施行,这无疑是我国反洗钱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对于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提升国际金融治理水平,其意义深远且重大非凡。
推行初期的波澜
金融机构的压力
任何一项重大法规的修订落地,在带来诸多积极变革的同时,初期也难免引发一些波澜。就新修订的反洗钱法而言,在推行过程中,确实可能给社会及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一方面,加重的违规处罚力度让不少金融从业者压力倍增。他们担心在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中,稍有不慎便可能触发严厉处罚,这使得部分人员在开展业务时畏首畏尾,生怕因对新规细节把握不准而违规。例如,在客户身份识别环节,面对海量客户信息,要做到完全精准识别受益所有人,既耗时又费力,还可能因客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或真实性存疑,陷入两难境地,影响业务效率。
另一方面,新增的义务预防措施及严格的报告职责,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升级风控系统、培训专业人员。对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而言,资金本就相对紧张,这突如其来的合规成本,可能影响到其正常业务拓展。
于社会层面,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时,感受到了更为严格的审查标准。新法规下,金融机构对企业资金来源、经验背景的深度核查,让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的流程变得更长、难度加大。一些正常经营但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的小微企业,可能会因一时难以适应新规要求,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对企业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监管疏导破困境
执法规范保权益
回首近期,一起极具警示性的洗钱案例令人瞩目。某跨境电商公司看似在正规地开展进出口贸易,实则暗流涌动、暗藏猫腻。不法分子狡黠地利用该公司的贸易通道,将大笔非法收益悄然混入正常的货款收支流水中,妄图瞒天过海、洗白黑钱。他们手段恶劣,通过编造虚假交易订单、伪造物流信息等伎俩,使得非法资金在看似合法合规的商业往来里频繁流动、暗度陈仓。
起初,金融机构在日常严密监测中便察觉该公司资金往来有些异样,交易金额忽高忽低、起伏不定,交易对手更是鱼龙混杂,广泛分布于各类高风险地区。然而,囿于原有法规所赋予的权限限制,金融机构难以深入挖掘、彻查真相。关键时刻,新修订的反洗钱法仿若一把利剑出鞘,尽显威力。一方面,其对上游犯罪范围进行优化完善,精准涵盖此类借商业伪装行洗钱之事的行径,让执法部门瞬间有法可依,得以迅速锁定这一洗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新增的一系列反洗钱义务预防举措开始发挥关键效能,金融机构依据新法果断出击,及时限制该公司诸如暂停高频次、大额异常转账等可疑交易方式,并迅速向监管部门汇报详情。这一连串动作,无疑凸显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斗争前沿阵地的中流砥柱作用。
置身于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框架之下,银行等所承载的诸多重任前文已述。而面对可能出现的状况,监管部门也需及时洞察并加以疏导。一方面,应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线上答疑等多种方式,帮助从业者深入理解新规,准确把握业务操作尺度,降低因误解导致的违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受新规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可考虑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其完善财务制度,以更好地适应反洗钱要求,确保市场主体稳定发展。
民众防线共筑牢
宣传教育强意识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落地实施,与每一位民众息息相关。民众是反洗钱工作的重要防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到金融机构或是执法部门关于反洗钱调查的问询。此时,请务必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要知道,您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或许就能成为斩断洗钱链条的关键一环。执法部门在依法开展反洗钱调查时,有着严格的程序与规范,一切都是为了精准打击犯罪,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每一次调查都凝聚着无数专业人员的心血,只为让社会金融环境更加清朗。
也应加大对公众的反洗钱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社区宣讲、线上科普等多元形式,普及反洗钱知识,让民众深知反洗钱的重要性,明白配合调查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当全社会形成积极配合反洗钱调查的良好氛围,那些妄图通过洗钱谋取非法利益的不法分子将无处遁形。
总而言之,新修订的反洗钱法为我国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提升国际金融治理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我们携手共进,深入贯彻落实新法,积极配合反洗钱工作,共同营造安全稳定、风清气正的金融环境,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系广州银行横琴分行风险管理部法务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