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机制创新为动力、站点建设为基础、禁毒宣传为重点、所地联动为纽带、所校共建为平台、志愿服务为载体、宣传报道为窗口、“三社并举”为战略……去年以来,大辛庄戒毒所紧紧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和“六型戒毒所”建设目标,按照所内做精、所外做实、内外贯通、护航平安的工作要求,打好“组合拳”、弹好“多重奏”,全面推动社会化延伸工作向纵深发展。
探索创新 打造特色品牌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我们创新‘中心+支部+大队’工作模式,开展‘禁毒宣讲+主题党日’‘禁毒宣讲+廉政教育’‘禁毒宣讲+非遗传承’‘禁毒宣讲+平安关爱’等系列活动,加强了‘禁毒宣讲传善念、业务融合拓职能’支部党建品牌的创建力度。”该所党委副书记、政委樊培元说道,在推陈出新中,大辛庄戒毒所推动社会化延伸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面对社会化延伸工作的新挑战,大辛庄戒毒所还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以戒治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跨部门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形成了人员联动协作、信息实时共享、资料一体登记、业务融合开展的工作运行格局;常态化开展对各支部民警职工参与禁毒宣传和社戒社康指导工作情况的日常考核,激励民警职工积极作为;建成了3个示范站点和15个标准化站点,打造出具有场所特色的社会化延伸工作品牌;强化站点内部管理,确保了社戒社康指导和禁毒宣传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建立禁毒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戒毒回访调查、选树戒毒成功典型等活动,发挥出了榜样示范和正向激励作用……一项项扎实有效的创新机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志愿服务质量。
倾情守护 传递社会关爱
“我们积极在民警职工中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关爱老人、助残帮困、就业指导、健康咨询、义诊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学校、乡镇、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受助者带去了温暖和关爱。”谈及场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该所党委委员、分管所领导李书强既有底气又有期盼,“我们还建立了民警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效激发了广大民警职工的参与热情。”
除了快速壮大志愿者队伍、切实提升志愿服务,大辛庄戒毒所还联合民盟长治市委会、禁毒社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开展了“平安关爱送温暖、用心戒治奔新生”等系列活动,通过定期走访、心理疏导、生活援助等措施,切实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戒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倾情守护,传递关爱;志愿同行,助力新生。在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的同时,该所着眼破解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难等问题,用爱心、耐心、恒心为他们铺就回归路,不仅增强了戒毒康复人员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还让他们拥有了积极戒治的信念与动力。
联动协作 点亮希望之光
所地联动同发力,所校共建搭平台,“三社并举”捷报频……通过多点发力,该所持续深耕社会化延伸工作,加速实现了所内所外资源的无缝对接,并在优化服务流程、深化社会参与的同时,照亮了戒毒人员的归家路。
“想要做好社会化延伸工作,就需要探索联合、融合的工作新路径。我们建立了戒毒场所同市禁毒委、教育局、人社局、爱心企业,戒毒民警同各县(区)禁毒社工、社会禁毒志愿者和戒毒成功人士多方联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吸收借鉴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戒毒工作专门机关的专业化指导作用,真正为基层工作者分忧、为戒毒人员解难。”樊培元告诉记者,社会化延伸工作要把“单一作战”变为“协同作战”,打造“社会化延伸+”的戒毒工作模式,帮助更多的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与此同时,该所还创新推出社戒、社康、社矫“三社并举”的工作举措。“‘三社并举’强调了预防、治疗与康复并重,注重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形成了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李书强谈道,去年以来,场所组织各县(区)社戒、社康和社矫人员到所,开展入戒宣告和法治体验,参加人员达到300余名。
“我们还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正如李书强所说,“三社并举”不仅促进了场所社会化延伸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为需要帮助的社戒、社康、社矫人员点亮了希望之光,搭建起了一座座通向新生的桥梁。
本报记者韩亚超 通讯员梁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