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立法保障 扛牢法治建设主责
2023年,起草制定《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当年的一大工作重心。“我们希望通过提升法律政策供给,强化评估落实,重点解决市场竞争不公平和法治环境不完善问题,打破隐形壁垒,形成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此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国兵道出了《条例》制定的初衷。
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同年3月,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召开《条例》立法协调会,成立《条例》起草组,细致研究政策文件、广泛听取各界声音、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在参考国内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完成《条例(草案)》初稿,于同年4月25日报省司法厅审查。
之后的近4个月时间里,省民营经济发展局与省司法厅紧密配合,书面征求19个省直部门和11个设区的市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先后进行5次修改……同年11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
丰富普法形式 当好法治宣传主力
“八五”普法以来,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接续先进经验,创新宣传载体、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提升了普法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
打造普法新阵地,线上线下齐发力。省民营经济发展局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设“民营经济大课堂”、制作普法宣传展板等方式,春风化雨般为企业注入法治能量。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我局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通过制作民营经济宣传微视频、直播‘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赋能大讲堂’等形式,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学法用法渠道。”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政策规划处副处长宋旋介绍。
2024年,为推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格局,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组织开展了民营经济政策赋能大讲堂线上直播活动,紧扣民营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在实时普法、公益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切实提升了我省民营企业的法治获得感。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有13场政策大讲堂步入企业视野,在相关服务机构和行业专家的精心讲授中,愈万企业相关人员及时“补钙”依法治企、依法维权知识技能。
“类似这样的普法课堂既实用有料,又灵活方便,我们期待多来几波。”“这回又学到干货了,谢谢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普法‘大餐’”……网络热度26.7万,网络点赞18.7万,网友的一条条留言,见证了企业对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普法态度的认可和普法形式的满意。
多元助企纾困 抓实依法履职主业
近年来,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持续探索把普法融入服务企业全过程,行耕不辍致力助企服务全员普法、全程普法,普法工作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日渐增强。
锚定“法律进企业”,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用心推出“三进四送”活动,围绕“小升规”、股改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全省重点民营企业和有诉求企业,宣传解读国家经济法律制度和涉企法律法规,“量体裁衣”为企服务。
“我局会提前征集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专家和服务机构走进企业、基地、园区,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会、银企洽谈会、技术对接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辅导、法律维权、融资对接、人才引进等公益服务,真正做到为企排忧解难,竭力推动企业顺利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针对“三进四送”的具体举措,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协调服务处处长王年平补充道。
法律法规讲清楚,助企维权办明白。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路上,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常思常问“怎么办更高效”。2020年,该局建立了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机制,依托我省投诉受理平台,进一步提升热线服务质效,加强省市县协同推进,定期通报、时常回访。同时,该局加强约谈督办、强化限时转办,全面提高问题线索化解率。诸多良策齐头并进下,一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得以解决,民营企业稳渡难关、长效发展的信心再次得以振奋。
“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将聚焦‘法治赋能’‘依法纾困’”两大方向,紧贴民营企业普法需求,围绕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主动普法、精准普法。通过夯实法治基础、强化法治保障,持续提升民营企业法治意识和依法经营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山西贡献民营经济力量。”展望新一年,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樊伟强的普法规划早已成竹在胸。
本报记者高洁 实习记者王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