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暖心调解 助企越冬

——河曲法院深化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2月的河曲,寒风呼啸,吹得人直打颤。收拾整理完案件资料后,河曲县人民法院法官燕海婷带着书记员小田去被告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
  案件还得追溯到2021年,被告某公司需要数吨砂子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经营,经过考察,原告某砂厂的砂子符合要求,于是双方达成协议,在2021年9月至11月期间,砂厂为某公司供应原料砂子。供应结束后,经核算,原料采购及运输费用共计6万余元,但某公司却迟迟不予支付。无奈,砂厂将某公司诉至河曲法院,希望早日拿回拖欠费用。
  案情并不复杂,金额也不大,但对于企业却是不小的压力。燕海婷了解到,某公司主要业务是工程项目,近几年工程行业遭遇寒冬,资金链断裂,经营压力大。为积极响应国家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的号召,某公司把现有账面上的资金全部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因资金回笼困难,其他各种待支付费用只能暂时搁置,所以被砂厂起诉到了法院。
  某公司本就举步维艰,如果直接下判,不仅解决不了原告的需求,还让某公司经营雪上加霜。为最大限度降低涉企案件纠纷解决矛盾的成本,将影响降到最低,燕海婷没有急于判决,而是耐心做起了工作。
  “你们都是民营企业,创业都不容易。相信以后还会打交道,不能因为眼前这点事儿,伤了和气,影响了声誉。”燕海婷首先约谈双方负责人,肯定了两家民营企业为河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并从双方的角度作了客观分析,劝导原、被告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克服各自困难,增强发展信心。
  “他们公司在咱们县里声誉很好,我们实在是资金周转不开了,才起诉的。”砂厂负责人王某无奈地说道。
  “理解你的难处,责任在我们公司,实在是对不住了!”某公司负责人张某着急解释道。
  两位负责人的坦诚让燕海婷捕捉到了调解的契机,她追问道:“那现在这个纠纷,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我们刚接手了一个新项目,招投标手续已经完成。签了合同后,就有30%的预付资金,最迟月底就能到账,保证第一时间给砂厂转过去。”张某态度诚恳地保证道。
  鉴于对方的诚意,王某表示,愿意再等等。就这样,一起涉企纠纷仅用5天时间就成功调解。看着双方握手言和,燕海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嘱咐他们一定要诚信守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祝愿他们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各自的企业,以实际行动促进河曲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纠纷虽然圆满化解了,但燕海婷还是有些不放心。两周后,燕海婷又主动联系了张某,“新项目资金到账了没有?有没有遇到新的困难?”
  “法官,虽然案子调解了,但毕竟有了记录,会不会信誉受影响?”张某问道。
  “你们虽然经营有困难,但首先想到的是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很难得。这样,我申请法院对你公司采用信用修复措施,避免不良信用记录对你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公司效益及发展,你可以放手好好干。”法官暖心的话语,让张某感动不已,“感谢法院的支持,我们一定守法经营,提高公司的业绩,回馈社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有需求,法院有回应,该案的圆满化解,是河曲法院深化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河曲法院将精准回应企业发展司法需求,不断完善涉企案件调解机制,落实繁简分流办理流程,大力提升涉企司法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为忻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本报记者赵丽 通讯员武亚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9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