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本应是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然而,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更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成为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吕梁市离石区人民检察院干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职,在办理校园欺凌行政案件中进行有益探索,通过深入调查沟通、发现管理漏洞、巧用法律道德、开展问卷调查等一系列举措,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深入调查沟通,全面获取事件信息
离石区检察院收到某校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消息后,迅速行动起来,主动联系公安机关了解事件经过,得知公安机关已经对一名学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同时获悉,该校之前也曾有多起案件发生,这引起了检察院干警们的高度警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事件详情和学校的学习环境,检察院干警询问了受欺凌的学生。面对学生的顾虑,办案干警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关爱。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了该院未成年人综合办案区和心理疏导室,这里温馨的环境和专业的设施,让学生感受到了踏实与温暖。干警们还赠送了其未检IP形象拼图和预防校园欺凌宣传册,通过一系列小小的举动,传递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经过沟通和疏导,被欺凌学生终于放下心中包袱,向办案人员详细说明了过去几个月中,那名受到行政处罚的欺凌学生还纠集其他学生对其实施欺凌的事实。同时,该学生还介绍了学校内外的成长环境,这些真实的信息为检察机关下一步履职打下了坚实的事实基础。在询问过程中,检察院行使检察职能,支持受害方家长向法院起诉,全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发现管理漏洞,公开送达检察建议
在走访和询问过程中,检察官敏锐地发现了该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诸如对此次事件处置不彻底、校园线索报告不及时、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处理类似事件的能力不足等。
为了强化学校的管理责任,离石区检察院组织办案派出所和学校召开会议。派出所民警向学校领导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该校的报警和案发情况,让校方对校园安全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随后,检察院向学校公开送达了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要求学校核实参与欺凌的其他学生身份、加强校园内外的安保工作、完善学生欺凌防治机制、严格学校的日常管理和专题教育、加强师生的法治宣讲等。这份检察建议犹如一盏明灯,为学校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该份检察建议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立即行动起来,排查出了参与此次欺凌事件的其他学生,并给予相应校纪处罚。同时,要求这些学生向受欺凌者道歉,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校领导认真吸取教训,成立了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学校还增加了监控设备,加大了校园值班巡查力度,加强了学校内外的安保工作,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学校还利用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将预防校园欺凌列入教师的教研活动当中,初步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巧用“法律+道德”,打出处置“组合拳”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中也要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通过检校合作,离石区检察院开展了法治宣讲。以讲座的形式向教职工宣讲强制报告制度,提高教职工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向学校学生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守法。在普遍预防的同时,更注重特殊预防。
检察院组织办案民警公开宣读了对欺凌者的行政处罚决定,威慑施暴者,让其明白自己的做法是违法的,需承担法律责任。组织涉事学生研学离石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聆听讲解、观看视频、品读案例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在基地内的模拟法庭、“倾斜人生”以及“少年犯的一天”等板块的亲身体验,让涉事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威严,增强法律素养。
在注重法律惩戒、教育作用的同时,离石区检察院也高度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干警们对事件中受到行政处罚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该学生向被欺凌者赔礼道歉。向学生家长送达督促监护令,落实对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帮助欺凌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其再次实施欺凌。巧用“法律+道德”打出“组合拳”,实现“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
加强部门协作,推进未保工作社会化
空穴来风,必有其因。不良的学习成长环境将会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根据前期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离石区检察院对教职工和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中有无吸烟或文身,出入网吧、酒吧、KTV、宾馆、台球厅、电竞酒店等现象,旨在进一步了解校园内外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为开展学校周边的治理提供依据。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校园周边确实存在有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教职工和学生均反映强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净化校园风气,就要铲除校园周边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保护未成年人并非一家之功。”离石区检察院不断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社会化。持续跟进学校落实检察建议的情况,继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教育部门、公安机关等单位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开展整治净化校园周边人文环境的专项行动,为构建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王文博 通讯员张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