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买药钱竟被隔空花光

——祁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盗刷医保卡案

  “谢谢民警们的辛苦奔波,感谢你们为我们老百姓负重前行。”近日,赵女士带着一面锦旗走进祁县公安局刑侦三中队办公室。
  3月12日晚6时许,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警察同志,我医保卡里的钱全没了!”电话那头,赵女士的声音几近崩溃。
  接警后,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三中队民警迅速调取流水,发现2月6日至7日两天,该账户在江苏省苏州市3家药房密集消费,购买多盒昂贵的“阿胶”。“我连省都没出过!”赵女士攥着卡的手微微发抖。民警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意识到这并非普通盗刷——嫌疑人竟能绕过实体卡和密码,像幽灵般“隔空取钱”。
  民警们裹着厚重的执勤服端坐在电脑屏幕前,筛查着海量数据。他们发现盗刷交易均通过某医保平台“电子医保码”完成,而赵女士的手机从未安装过相关应用。“有人异地伪造身份!”民警小孟和同事已连续奋战28个小时。
  3月15日凌晨,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苏州某区一药房留下信号残影。小孟当即说:“订最早的高铁票去苏州。”
  民警们直奔苏州公安局吴中分局。南北警方联合会议上,苏州民警指着监控截图摇头:“这条路日均客流量5万,沿街药房17家,找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好比大海捞针。”
  监控录像里,嫌疑人穿着灰黑色冲锋衣,帽檐压得极低,扫码支付时刻意用左手遮挡手机屏幕。药店店员回忆:“他说是买给家人,要最贵的阿胶,也不要小票。”更蹊跷的是,所有交易都通过“电子医保码”支付完成,而系统显示的账户持有人,远在千里外的山西。
  “分两组行动。”小孟把团队拆成数据组与走访组。前者从海量电子支付记录中揪出关键线索;后者则拿着嫌疑人背影照片走访了该区某路段所有药房。
  3月18日清晨5时,苏州某老旧小区内,蹲守了一天一夜的民警终于等到目标。龚某抱着一个小盒子刚出单元门,就被民警堵住。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起初还强装镇定:“我寄点补品给家里老人,犯法吗?”
  审讯室里,民警将3张照片放在桌上:第一张是2月6日龚某在某药房扫码购买阿胶;第二张显示他次日将货物交给穿黑夹克的收赃人;第三张是他在网吧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的全程。铁证面前,龚某的防线彻底崩塌。
  “上家承诺绝对安全……”龚某捂脸痛哭。原来他被网贷催债电话逼得走投无路时,在浏览视频时,被一加密聊天群的“导师”蛊惑,对方传授的“黑科技”让他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两天里,他像提线木偶般被操控着完成“扫码—采购—送赃—转币”的链条。
  结案那天,值班的小孟在研究最新版《虚拟货币追踪技术白皮书》。办公室的白板上,有句用红笔圈出的标语格外醒目:“科技向善,方为仙术;心生恶念,终成魔道。”  

本报记者袁慧芳 通讯员张棋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3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