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有倾诉心声之所 有办事落实之人

——晋中市综治中心“3333”工作法开创市域社会治理新局面

  在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赛道上,晋中市综治中心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勇担使命。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部署,晋中市综治中心紧密围绕市委“156”战略举措,以实战为核心、实用为导向、实效为追求,大胆探索,创新推出“3333”工作法,为开创市域社会治理新局面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聚焦“统”字发力
精心做好三篇文章

  优化做好“引领”文章。在全市配齐配强城区网格员2215名、农村兼职网格员4736名,组建网格党组织11579个,推动党建、综治、环保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组织链条,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
  突出做好“规范”文章。在市级通过强化“一体化”运行功能,聚焦矛盾纠纷多元预防、社会治安防控的根本职能,全面发挥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服务保障工作效能,统筹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有关功能,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有倾诉心声之所,有普及法律之地,有办事落实之人,有排忧解难之援;在县级通过强化“融合化”实战功能,整合相关平台和智慧化应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在街乡级通过强化“一站式”化解功能,按照“一厅四室”功能完善阵地建设;在村(社区)通过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抓前端、治未病,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推进做好“准入”文章。明确增加纳入网格事项,对行政性、执法性、专业性较强超出网格员实际能力范围的工作,与其职责、工作能力不相匹配的事项,一律不得下放到网格。通过制订详细的事项清单和准入机制,减轻网格员负担,真正让网格员稳下心来,履行网格职责。

立足“实”字落地
全面完善三项机制

  构建矛排化解机制。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强化四级排查构筑四道防线”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矛排工作机制。
  加强分析研判机制。充分运用双月通报制度,通过定期研判分析和信息通报,全面反映全市各县(市、区)的综治网格工作动态,准确客观了解各地综治中心运行现状、存在困难及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堵点、难点,为市委、政府及政法委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落实激励保障机制。按照“老典型焕发新光彩、新典型展现新魅力”的导向思路,抓实网格员待遇落地,让正向干事激励效果更明显。

筑牢“防”字根基
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网格信息录入到位。推动市县两级综治中心定期对综治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信息录入、更新情况进行线上和线下的督导检查和不间断巡查,确保网格内基础数据无遗漏。
  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积极组织网格员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安、消防、生产、交通等隐患排查,做到隐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化解。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平安建设类事件47万件,办结率99.31%以上。
  业务知识培训到位。建立政法综治骨干、网格员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明确了市级主要负责培训骨干力量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知识,县、乡两级负责联合组织专业部门开展网格员消防、防汛、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专题培训。

紧扣“法”字关键
着力构建三大体系

  构建多元调解的团队体系。在夯实网格员排查队伍的同时,建立由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信访工作人员、劳动仲裁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矛盾联调队伍,对群众各类矛盾纠纷进行精准分流,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构建经费稳定的保障体系。明确专职网格员待遇,落实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专项工作经费。
  构建心理疏导的服务体系。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汇聚全市心理疏导专业队伍,开展了线下心理疏导服务,促进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实体化运行,科学减轻居民群众心理困扰,有效构筑社会心理健康防线,努力从源头遏制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本报记者袁慧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3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