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把好“方向盘” 装上“助推器”

——太原市文物局“以法治护航文明传承”工作纪实

  541,这是目前太原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总数。浩荡历史为龙城留下诸多璀璨珍宝,感恩于斯,太原市文物局始终锚定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依法治理,努力用最新的思路、更优的举措致敬岁月、守护文物……

“法治大餐”连年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近年来,在太原市文物局的主要参与和助力下,龙城的文保工作常遇新鲜出炉的“法治大餐”。
  2019年,太原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文物考古勘探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了新建项目涉及到的考古勘探工作,自此改变了建设项目地下文物考古勘探的被动局面。
  2020年,太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博物馆领域地方性法规《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走在了全国博物馆地方性立法前列。不仅为规范博物馆建设编织了准绳,还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博物馆数量从98座增至106座,实现了“每5.1万人一座博物馆”的密度突破。
  2021年,太原率先出台《太原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养政策实施细则》,既拓展了文物保护资金渠道,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了解和认可度。
  2022年,太原作为山西省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出台了《太原市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实施办法》,为太原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把好“方向盘”。
  2023年,太原市大力推行“先考古、后出让”“先调查、后建设”的考古前置制度,出台了《太原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收储(出让)前考古前置工作介入时间节点,从源头避免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例如,镇远桥遗址通过“桥站共生”方案实现整体搬迁保护,成为城市更新与文物保护融合的经典范例。
  ……
  法治之力如雨后春笋接连破土,标志着太原文保工作由“经验治理”转向“依法治理”,助力太原阔步开启了从被动抢救到主动预防、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共治、从静态展示到活态传承的文保新局面。

执法监管强有力

  奔驰于法治轨道,太原市文物局紧盯执法监管,多措并举为文物安全工作迈向多元共治、科学监管装上“助推器”。
  为用好文物保护利器,进一步强化文物执法协同工作,保障文物执法实效,2021年10月由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助力下,太原市文物局联合太原市文旅局下发《关于建立文物执法协同机制的通知》,会商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积极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信息共享,健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的联席工作机制。
  2024年,太原市文物局主动谋划、积极协调,联合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建立了《太原市文物安全及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旨在促进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文物安全齐抓共管,一举打破了传统“单打独斗”的文物安全治理模式,形成了统一调度、分工协作的多元化保护网络。
  多部门联合成效显著之际,太原市文物局也不忘向内锤炼——一手抓“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计划,一手抓文物执法巡查检查。
  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明确了监管工作流程、结果录入、数据应用等内容。同时,借助“互联网+监管”平台,时刻关注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强化监管行为和监管动态的报送效率,从而鞭策各项执法工作更加规范,受到了文保单位和群众的好评。
  针对文物执法巡查检查,太原市文物局突出责任、防范、救灾三机制的建立,努力念好安全“勤、严、快、实、准、细”六字诀,坚持把问题消灭在隐患,解决在萌芽,打早打小,能打打好,确保文物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去年在10个县(市、区)、5家局属单位内逐层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将安全责任压紧、压实。每月研判安全形势,结合专家库(消防、建筑等领域32位专家)的技术支持,不断前移风险防控关口,致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还通过各类专项行动,对134家文博单位进行了排查检查,发现的70多处隐患如今也已全部整改。
  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好“依法治理”,于太原市文物局而言,既是对新时代文物保护需求的真诚回应,也是对“以法治护航文明传承”的坚定追求!

  本报记者高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