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最忆是家乡

  不管离开家乡多远多久,最魂牵梦绕的还是家乡。
  对家乡的牵挂,最多的当然是亲人。小时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土里刨食把我们养大,这其中还有哥哥姐姐的功劳。姐姐除了帮家里干活,就是带着我们,有时还穿着被我们尿湿的衣服跑步赶往学校。哥哥十几岁的时候,白天上学,晚上还要到十几里外的煤矿拾炭,再用稚嫩的肩膀挑回家。爸爸帮人用自行车从太原驮病人回村,遇上人家给的饼干苹果自己舍不得吃,带回家给我们分食。妈妈一个人做着一大家子饭,还要喂猪喂羊种地磨面。所有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永远刻进了我的记忆。
  对家乡的牵挂,也离不开儿时的快乐时光。我们那会儿的春游,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爬山比赛赏春花。迎春花桃花漫山遍野地开,我们就在山上肆意地跑。放学的时候,我们会折断柳条,用手轻轻揉下一段柳条皮,使劲地吹响。
  对家乡的牵挂,更眷恋于乡村的美丽。有顺口溜说的就是我们村,“干河是个好地方,东有河来西有山。八台水磨连轴转,村子中间是学堂。村子南边叫西湾,村子北边花果山。花果山上住来旺,来旺的孩子几千万。”另外,受洪洞明姜发电厂影响,我们村的水力发电厂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就是在赵城取景的,电影里摘棉花的老太太就是同学的奶奶。
  小时候常在汾河里摸鱼,爬在河滩软软的泥沙上晒太阳,经常因为摸鱼忘记割草而被爸爸打。即使到现在,梦里最多的还是小时候的山川河流,高粱麦苗。时光如白驹过隙,无论身在何方,心里装着的依然是我的家乡,是我的亲人我的山,我的麦苗我的河。

郭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