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法槌起落间,镌刻公平正义;笔墨流转处,书写法治担当。即日起,“天平亮话”栏目正式与您见面。我们将以生动笔触,聚焦法院创新亮点与实干成果,展现司法为民的鲜活实践,独到简短点评,剖析背后深意,传递法治温度。这里既有智慧法院建设的前沿探索,也有多元解纷机制的暖心故事;既有服务大局的坚实足迹,也有守护民生的坚定决心。
期待与您一同聆听法治声音,见证天平熠熠光辉,共赴这场法治精神与实践探索交织的深度对话。
“我大字不识几个,来之前还挺慌。”前不久,在静乐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首次起诉的王大爷握着“要素式起诉状”模板感叹,“勾勾画画、填几个空空,法院的同志还手把手教,比想象中简单多了!”
2010年,孙某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王大爷借款5000元,王大爷多次向其催要,孙某某以种种理由推诿不还。王大爷遂诉至静乐法院,要求孙某某偿还其欠款。在静乐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导诉员通过问诉求、查材料,了解到64岁的王大爷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仅会写自己的名字,遂将其引导至“要素式文书模板专区”,耐心解答诉讼程序和立案所需材料。由于王大爷不会使用电子网络产品,导诉员便将“要素式文书模板”中的民间借贷一式两份进行打印,逐页逐项为王大爷释明解答,指导其进行填写,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导诉员耐心教其书写,并提示其补充欠条、转账记录等相应证据。在导诉员的协助下,王大爷仅用15分钟就完成起诉状的填写。因王大爷准备的立案材料不足,经沟通,王大爷表示第2日准备好后再将材料全部提交。
次日,王大爷将案件材料提交至立案窗口,法院干警通过提取起诉状中的要素内容,半小时内即完成立案,并根据案件性质转入“小额诉讼”快审快结通道。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立案庭法官立即对该案开展了先行调解。立案后第3日上午,经法官调解,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被告孙某某欠原告王大爷借款5000元,被告自愿于6月1日前一次性付清。
为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优化司法便民举措,今年以来,忻州两级法院紧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应用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工作要求,从立案咨询时的“范本推荐”,到填写环节的“难点提醒”,每个节点都嵌入示范文本应用指引,有效解决了因诉讼请求不明确或填写有遗漏导致的立案难问题,让诉讼服务精准直达,确保当事人的合法诉求能够顺利进入司法程序。截至目前,忻州两级法院示范文本累计应用4297件,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超过61.34%,真正实现“诉状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晒亮评
静乐法院在王大爷借贷纠纷立案过程中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他们将复杂的诉讼流程转化为“勾勾画画、填填空空”的简易操作,破除了当事人因文化水平限制产生的诉讼壁垒,彰显了司法程序的温度与智慧。
从“要素式文书模板”的精准供给,到导诉员“手把手”的全程指导,再到“小额诉讼”快审快结通道与先行调解机制的无缝衔接,法院将司法服务的“精度”融入诉讼全流程。这种“范本推荐+难点提醒”的服务模式,既化解了当事人“不会写诉状”的现实困境,又通过要素式诉讼文书的规范应用,提升了立案效率与司法质效。忻州两级法院以示范文本应用为抓手,将司法改革成果转化为便民利民的务实举措,实现“诉状做减法,服务做加法”的突破,让司法便民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为新时代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通讯员李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