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全省各地消防救援队伍积极开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群众的应急避险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科技赋能
扩大宣传覆盖面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山西消防突破传统宣传模式,运用“线上+线下”立体化手段,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
5月12日,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权威媒体,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云端救援·护生命无恙”的山岳救援实战演练直播。这场历时2小时的直播,通过无人机航拍、第一视角跟拍、专家解说等多种形式,完整呈现了山岳救援的全过程。直播中,消防救援人员展示了绳索救援、伤员转运、悬崖下降等高难度救援技术,同时穿插讲解了户外遇险自救常识。
临汾市创新推出了“六维”体验宣传模式。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六个功能区:“看”区,通过VR设备展示火灾现场;“学”区,专业讲师教授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认”区,陈列各类应急物资并讲解使用方法;“辨”区,设置家庭常见隐患场景让群众找问题;“观”区,展示各类消防救援装备;“玩”区,通过消防主题游戏巩固知识。这种沉浸式体验让群众在1小时内就能系统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参与群众纷纷表示“既有趣又实用”。
朔州市的火灾模拟逃生帐篷成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充气帐篷内部模拟了真实火灾现场的浓烟环境,参与者需要在消防员指导下,弯腰低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照规定路线逃生。
长治和太原等地则充分发挥消防站的教育功能,组织师生参观体验。在长治市消防救援支队,学生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消防车辆装备,还能穿上灭火战斗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亲身体验消防员的日常工作。太原消防将培训课堂搬进了辖区医院,针对医护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确保消防安全。
精准宣教
紧盯安全不放手
山西消防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定制化宣传培训,确保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晋中消防联合民政部门,对多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重点讲解老年人疏散逃生、初期火灾扑救、消防设施维护等专业知识。同时,消防监督人员还逐家开展实地检查,排查电气线路、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方面的问题,现场指导整改。
吕梁市针对农村和高层住宅这两个火灾高风险区域,组织社区网格员和消防志愿者开展宣传活动。宣传人员携带宣传资料,提醒村民和居民注意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燃气使用规范等问题。在辖区的高层小区,消防员还组织居民开展了疏散演练,指导大家熟悉安全出口位置和逃生路线。
大同市和阳泉市在广场、社区设立的安全咨询台前人头攒动。宣传人员发放宣传手册,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安全问题。特别是针对家庭防火,重点讲解了家庭防火“三清三关”,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电源、关燃气、关火源。
忻州市采用的有奖问答形式,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安全知识。
全民参与
互动体验氛围浓
山西消防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活动,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目标。
阳泉市和晋中市在消防器材培训上做足了功夫。他们不仅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还拆解了设备讲解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压力表、保险销、喷管等部件的功能,确保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大同市和朔州市组织的灭火实操演练场场爆满。消防员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扑灭油盆火,然后指导群众亲自操作。吕梁市和运城市则注重用真实案例警醒群众。宣传人员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典型的火灾案例,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起火、燃气爆炸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让群众直观感受火灾的危害。
此次活动,山西消防创新形式、精准宣教,成功将防灾减灾知识转化为群众的实际技能。
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工作,重点加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推动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同时,将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不断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王若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