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山西社矫这五年

关爱引导 润物无声

——沁水县积极打造社区矫正“六育六心”教育帮扶品牌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承载着教育矫治、重塑新生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晋城市沁水县司法局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品牌——“六育六心”教育帮扶品牌,通过党史教育强心、法治教育正心、道德教育润心、心理教育健心、实践教育凝心、帮扶教育暖心六大举措,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质效全面提升,这个品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用关爱与引导,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走出人生阴霾,重新融入社会,谱写了一曲温暖动人的矫正帮扶之歌。

红色教育塑人格

  沁水县司法局以红色教育为核心,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社区矫正全过程。依托沁水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红色课堂”,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辖区内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踏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通过红色文化浸润心灵,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党课进矫正”模式,邀请党校讲师、优秀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党课,结合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内容,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政治观和价值观。近3年来,沁水县司法局累计开展社区矫正红色教育活动50余场次,参与社区矫正对象达1000余人次。

法治教育树底线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还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沁水监狱进行警示教育,通过深度体验、深度参与、深度拓展,让‘墙外的社区矫正对象’体验‘墙内在押罪犯’的管教模式,明白是非善恶的界限。”沁水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沁水县司法局以普法教育为抓手,构建“精准普法+案例警示”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集中教育的矫正作用,以法律法规学习、收监案例剖析、入监警示教育等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走正道、行正途。在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初期,主要开展专项法治教育,通过学习社区矫正法律法规、警示教育案例等方式,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明身份、知敬畏、守纪律。每年邀请法检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同堂或单独授课,对本县辖区常见犯罪,如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赌博、贩卖毒品等犯罪活动,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犯罪后果、受害人的惨状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敬法、懂法、用法。近3年来,累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160余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决法律问题1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

道德教育明善恶

  “救命,救命……”2024年8月一个雨后黑夜,沁水县社区矫正对象潘某在河坝行走,忽然听到有人在河里呼救,潘某发现一个人在河中挣扎,头部在水面起起沉沉,情况十分危急。潘某不顾自身安危,来到紧挨高涨河面的岸边,利用路边的长梯用力将落水者拉了上来,由于营救及时,落水者身体并无大碍。事后,落水者为潘某送上了一面锦旗。潘某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见义勇为,正是沁水县司法局注重社区矫正道德教育,教导社区矫正对象悔过自新、积极回报社会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沁水县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推动社区矫正对象思想道德建设。在日常教育中,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观看道德教育节目,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激发他们内心的道德自觉,转变思想观念。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收集并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汲取榜样力量,提升道德品质,践行善举美德。

心理教育解心结

  “要不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心理辅导,就没有现在的我……”社区矫正对象闫某向记者说道。原来,社区矫正对象闫某家庭经济条件优渥,因身患癌症,为缓解疼痛,购买“冰毒”吸食,其间碍于朋友情面将部分毒品卖于他人,最终以贩卖毒品罪被判处刑罚,执行缓刑。闫某入矫后心理压力极大,言行皆有“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对司法所工作人员极不尊重,在家中稍有不顺便辱骂家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掌握此情况后,立即为其安排个别心理辅导,经过多次辅导,闫某一改原先阴郁的状态,变得阳光温和,努力对抗病魔,积极参加公益。
  多年来,沁水县司法局以心理健康为重点,构建全流程心理服务体系。积极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沙盘治疗,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缓解焦虑和自卑情绪。建立“心灵驿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近3年,累计开展社区心理辅导260余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20余起,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明显减少。

实践教育架桥梁

  实践教育宛如一架桥梁,将社区矫正对象与社会紧密相连。
  沁水县司法局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助力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通过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植树造林、文明创建、森林防火、敬老服务等公益活动,激励社区矫正对象崇德向善。目前,共打造8个公益活动基地,与6个红色展馆开展合作,约定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到活动基地开展公益活动,到红色展馆做清洁整理工作;部分司法所与村委达成共识,服从村委安排,与村干部共同参加护林防火、植树造林活动,定期清扫步道,维护人居环境;与敬老院签订协议,在敬老院有需求的情况下,提前与县司法局联系,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特长安排其上门提供基础服务。社区矫正对象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凝聚起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地融入了社会。

帮扶教育纾困境

  帮扶教育像寒冬里的暖阳,给予社区矫正对象最温暖的关怀。沁水县司法局积极吸收社会力量,与县域内的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打造就业基地,为无业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培养就业技能,切实解决了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的困难。
  沁水县嘉峰司法所与煤层气产业综合实训基地合作,依托本地煤炭煤层气资源优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服务。目前,沁水县共有2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培训就职于全县不同煤炭煤层气公司。沁水县司法局对年老、孤寡、缺乏劳动力等经济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申请社会救助,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让他们在回归之路上不再孤单,带着温暖勇敢走向新生活。
  “六育六心”教育帮扶品牌不仅是一个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品牌,更是一座连接社区矫正对象与社会的桥梁。教育帮扶品牌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的温暖故事,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沁水县司法局将用“六育六心”教育帮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和社会的关爱。

本报记者张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5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3期

  • 第2025-06-20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8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