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知责于心 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

——五台县检察院筑牢文物保护屏障

  •   推动孟文墓、古城遗址设立文物标识、划定文保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助力令公塔、张家庄福田寺得到全面修缮;
      推动东雷下蛇神烽火台纳入文物保护范围;
      ……
      针对记者的提问:“五台县人民检察院办过多少文物保护方面的实事?”该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效东思忖一番后,笑着说:“真数不过来。”
      奋战于忻州市国家级文保单位数量排名第一的老县城,近年来,五台县检察院紧盯文保工作,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多措并举守护历史珍宝。

    明晰思路——知责

      “监督+协同+预防”,短短6个字,凝聚成五台县检察院文保工作的思路。多年来,该院坚持以公益诉讼为抓手,通过诉前检察建议,严格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
      2021年6月,五台县检察院接到忻州市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令公塔毁损线索后,立即指派干警前往调查。
      “塔顶荒草丛生,塔刹不翼而飞,塔身多处出现裂痕……令在场的我们深感痛心。”初到现场的情景,令陈效东记忆犹新。那一刻,“修复事宜刻不容缓”成了他和同事心照不宣的决定。
      几天后,一纸关于令公塔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检察建议送达相关单位。
      4个月后,相关单位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令公塔抢险加固及修缮工程。
      “护塔行动”雷厉风行、成效显著,离不开五台县检察院构建的“协同作战网”。
      “我院持续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不仅积极与有关部门签订协作意见,还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引导公众加入文保队伍,努力构建了‘检察+行政+社会’的文保共治体系。”五台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慧介绍道。
      上工治未病。总结以往的文物保护工作得失,该院逐渐将工作重心从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预防,针对文物风化、渗水、安防失效等风险隐患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早期干预,还助推部分保护范围不明确、公众了解度不高的文保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筑牢了文物安全“防护网”。

    优化体系——担责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五台县检察院围绕全链条、数字化、可持续目标,坚持不懈优化保护体系,努力让文保工作更严谨、更科学、更高质。
      聚焦法治监督政策,五台县检察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赋予的公益诉讼职权,制定了“三类必诉”刚性标准,即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超期未整改且文物持续受损的,必诉;监管缺位导致文物灭失或重大损毁的,必诉;违法审批破坏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的,必诉。
      除此之外,五台县检察院还联合公安机关大力推行“一案双查”制度,要求刑事侦查移送行政监管失职线索,重大案件由“检警文”专案组同步推进刑事打击与监管问责,坚决不给文保违法违规行为留情面、留余地、留后路。
      为了确保每一起案件办得有质量、有效率,五台县检察院锚定专业化办案,设立了文遗保护检察团队。同时,聘请文保专家辅助办案、巡查,为科学开展文保工作精准把脉。
      专业化的办案团队,少不了科技助力。这些年,五台县检察院除了“脚踏实地”巡查外,还利用无人机“上天”监测,成功“放眼”于古建屋顶、石窟崖壁、荒野遗址等人工不易触及的文保区域。
      “通过高空全景巡查,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违法行为并迅速整治、可以高清航拍完善扎实证据链、可以规避检察人员安全风险……总之好处多多。”谈及科技加持检察工作取得的成效,陈效东赞叹不已。

    检察监督——履责

      翻阅五台县检察院近年来的文保公益诉讼卷宗,记者发现相关部门不仅对检察建议做到了件件有回应,而且整改方向和结果也完全符合“建议”内容。
      文保工作何以落地有声?用心落实检察建议运行机制是保障。一直以来,五台县检察院严格遵循“必要性审查”原则,认真执行“三级审批”制度,真正做到了制发精准、程序规范、协同联动,通过数据共享、人大监督、志愿者反馈,实现了检察建议发得准、送得严、盯得紧。
      针对可能遇到的相关部门推诿、不作为问题,五台县检察院未雨绸缪,提前制定了破题之策——构建“层级监督—司法介入—问责衔接”三层处置体系:通过提请政法委督办、上级检察机关办理、激活行政系统内部压力;对符合条件案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或建议申请强制执行;同步将违纪违法线索移送纪委监委或提出政务处分建议,形成责任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相关单位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所以我们这‘破题之策’目前仍无用武之地。”李慧满脸欣慰地说。
      文保工作需要步履不停,当下的成绩鼓舞着五台县检察院不断探索文保新路径、日益优化文保金点子。
      “我们将深化文保专项监督行动,推动文物保护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整治转变,努力实现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精准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今年3月,履新不久的五台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宋志远就向全院干部职工提出了思虑已久的“文保战略计划”。在他心里,带领“检察蓝”干好文保工作,是担当,是使命,更是热爱。

    本报记者高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