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省司法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落实司法部和厅党委工作部署,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线上线下 齐头并进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线上,省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加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对各市“12348”热线业务指导,推动朔州市设立专家坐席,大同、晋城增加坐席数量,实现省、市两级热线坐席全覆盖,提升了热线接通率和服务总量。据统计,上半年全省“12348”热线累计接听群众来电120615通,服务总时长6880小时,群众满意度98.53%,同比增长2.11%;热线接通率83%,同比增长3.75%,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
线下,省法律援助中心扎实推进“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开展法律援助各项服务工作。截至6月20日,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包括省政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专区、省高院工作站、综改区检察院工作站)共接待来访咨询群众522人次,解答中国法网和山西法网咨询6072件;受理民事、刑事和行政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共计96件。受理综改区检察院指定的认罪认罚案件45件,受理转办司法部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涉工资支付、人身损害案件115件,办理“12345”涉司法行政业务的群众咨询和投诉48件,转接反馈完成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36%。
严抓质量 加强监管
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省法律援助中心一直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省法律援助中心于4月中旬组织部分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赴河北省调研,重点就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和服务规范、案件质量评估律师培训、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运行等工作进行深入学习交流,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案件质量奠定基础。印发《山西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2年的案件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提出6个方面18项举措推动案件质量提升。举办案件质量专题培训,以市为单位设置多期小班制培训课堂,实行“一对一”“手把手”授课,现评现讲办案技能技巧和办案服务标准要求,切实提升我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效率。
省法律援助中心还开展了山西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换届工作、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调研和志愿者招募、全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律师专家库遴选、最高法死刑复核案件山西律师库优化核定、山西法网升级改造、省内外业务交流等工作。
特殊群体 特别关爱
在工作中,省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做细做实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
积极践行“法援护苗”行动。在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设立“省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并挂牌,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援助申请指引和法律宣传等服务;依托工作站职能作用,赴太原市第十三中学组织开展“法援进校园守护助成长”主题活动,向师生捐赠普法书籍、体育用品和生活用品,并邀请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们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继续与司法部和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合作,开展2025年度“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儿童项目活动,收集筛选全省符合条件的14名未成年人为资助对象,报司法部申请小额爱心资助。
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与太原市、小店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同开展“送法进工地法援助安心”活动,就农民工关心的工资支付、工伤赔偿和劳动合同等问题进行专题宣讲和法律咨询,并发放劳保手套、指甲刀、抽纸等“法律服务大礼包”50余个,《保障农民工支付条例》等宣传折页360余份。
深化与驻晋部队、省看守所、监狱部门合作。赴太原某部队开展“民法典宣传送法进军营”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普法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军人军属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赴省看守所就派驻值班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相关工作进行对接协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赴太原二监和省军区开展法律援助宣讲5次,历史遗留案件分析研讨2次,进一步拓展服务特殊群体法律援助覆盖面。
下一步,省法律援助中心将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全省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开展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抽查评估暨案件质量培训班工作,建好平台、建强队伍,不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法治温暖惠及更多角落。
本报记者黄伯君 通讯员贺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