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襄汾县检察院,一面醒目的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流程图映入眼帘。图表以简洁清晰的逻辑线条,串联起从案件受理、智能分案、流程监控到质量评查的全链条环节,将“三个管理”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运转直观呈现,成为该院以规范管理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是襄汾县检察干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将最高检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襄汾县检察院以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为抓手,将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从理念变为生动实践。
精准破题打通办案堵点
“23%的刑事案件是帮信犯罪,25%的退查率源于证据标准不统一。”在2024年度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上,一组数据揭示出办案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襄汾县检察院迅速行动,与公安、法院召开联席会议,深入剖析20余起典型帮信案件,梳理出主观明知认定模糊、资金流向核查缺失等6类共性问题。经过反复研讨,明确了12项证据标准和10个侦查要点,为办案人员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引。目前,该院受理的帮信犯罪比以往办理周期缩短了30%,退查率更是从25%降至10%。
业务管理的“靶向治理”在跨部门协作中同样有所体现。检察官在办理销售病死猪肉案时,依据《案件线索内部移送办法(试行)》,同步将案件线索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既依法对24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究其惩罚性赔偿责任。此外,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全县规范肉制品市场秩序。
流程贯通筑牢公正防线
从“入口”到“出口”,案件管理的“神经末梢”延伸至办案每一个环节。在分案环节,该院遵循随机轮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原则,综合考虑案件的复杂程度、检察官的专业特长以及过往办案业绩等多维度因素,实现案件的科学、合理分配。如该院在办理“网红探店隐形广告”公益诉讼案时,将案件分配给熟悉办理新业态领域的检察官,确保案件办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在流程监控中,该院依托建立“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全方位监控体系,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案件受理、分案、办理期限、文书制作等关键节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纠正案卡填录错误、文书瑕疵等问题12个,推动法律文书规范率从89%提升至97%,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在规范化轨道上运行。
2024年,《黑神话:悟空》带火汾城古建筑群鉴察坊后,襄汾县检察院将开展文物保护“回头看”发现的安防漏洞等问题列为重点监督案件,依据《案件分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由检察长亲自承办。在检察机关持续推动下,文物保护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成功申请5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汾城古建筑群安防体系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对古建筑群24小时全方位的实时监控。
严评细审锻造精品标杆
襄汾县检察院以制定出台的《案件质量“每案必检”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通过对2024年度案件进行评查及对2025年第一季度已办结案件开展自查,针对发现的侦查提纲针对性不足、检察建议质效不高、文书制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制定问题清单,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进举措。通过对阶段性办案数据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该院检察官办案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在典型案例培育方面实行“一案一策”精准培育模式。该院在张某与史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检察监督案中,面对双方长达5年的复杂债务纠纷及3起关联案件,承办检察官立足案件全流程把控,主动挖掘该案在矛盾化解与类案指引方面的典型意义。通过深入剖析案件焦点,找准法律适用与调解突破口,最终推动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实现3起关联案件的“一揽子”化解。该案成功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和解典型案例,为同类案件办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持续强化质量导向,建立赏罚分明的“双向激励”机制。该院在年度表彰大会上,对办案质效高、社会效果好,入选最高检和全省典型案例,或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的高质效案件,予以表彰奖励;对存在瑕疵问题的案件,通过通报批评、专项整改等方式督促改进。今年该院通过召开精品案件分享会,组织9名员额检察官围绕已办结案件,从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多方面深入交流,以“讲做法、谈体会、找差距、学经验”的形式,推动形成“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共识,实现从个案突破到类案提质的跨越,让制度激励与经验共享同频共振,全面激活案件办理质效提升新动能。
如今,襄汾县检察院在“三个管理”的有力驱动下,办案质效节节攀升,司法公信力持续增强。从汾城古建筑群在公益诉讼保护下重焕生机,到天塔狮舞非遗传承人借助检察力量得以传承延续;从高效办案帮农民工追讨拖欠的工资,到开展“非标油”专项治理追缴税款,加油站市场秩序在法律监督中愈发规范有序……襄汾检察正以管理的精细化,在每一个案件、每一项履职中,践行着检察为民的初心,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狄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