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矛盾不出楼栋 微笑重归邻里

——阳泉市矿区“小白说理”调解室解锁基层善治密码

  小南坑社区地处阳泉市矿区蔡洼街道中心,所辖范围均为老旧小区,常住居民2500余户,5600余人,具有“三多一大——老年人多、残疾人多、重点人员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邻里纠纷、婚姻矛盾、民生诉求较为突出。根据实际情况,在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4月,“小白说理”调解室应运而生。“小白说理”调解室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纠纷化解平台,通过警网融合、闭环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守护辖区群众安宁。

闭环机制解民忧
问题处置“零积压”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社区与派出所、司法所、法官工作站等职能部门联动联调,建立了矛盾纠纷闭环调解机制。
  首先是周二矛盾大调解,以社区调解员——“红邻和事嫂”为主导,对近日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受理、分类,将双方当事人请到“小白说理”调解室进行初调;其次是周三律师进社区,借助司法所的律师力量,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调解矛盾,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帮助;最后是周四法官下基层,调解室工作人员会将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问题提交至法官工作站,与矿区人民法院法官一起深入基层调处矛盾,形成闭环式调解机制,让问题处置“零积压”。
  “自打楼上老李家搬来那天起,我家厨房吊顶就没干过。”提起这事,小南坑社区居民老刘一肚子火。起因是老李在装修房屋时改动了厨房下水管,从那之后老刘家的吊顶持续渗水导致了吊柜霉变。老刘多次与之交涉,但老李坚称“无证据不担责”,双方从理论升级为争吵,其间,社区调解员上门劝过几次,可老李始终坚持“没证据不处理”,双方僵持不下,曾经和睦的邻里成了见面不说话的“冤家”。
  调解员小白知道这事儿难办,特意把情况记了下来,就等“周四法官下基层”这天请法官支招。周四上午,矿区人民法院的李法官来到社区,了解情况后,援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关系条款,明确“装修不得危及相邻安全”,并给出了关键建议:由专业人员进行管道打压试验锁定渗水源。检测结果清晰显示老李家改装管道接口存在裂缝,水沿楼板渗至楼下。面对铁证,老李当场道歉并承担检测维修费用,同时赔偿老刘家吊顶损失,两家握手言和。

警网联动查隐患
线索摸排“零残留”

  今年6月16日,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巡查时,发现一对父子因家庭矛盾引发激烈争执,情绪激动的两人在小区道路上对峙,导致周边车辆堵塞,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社区工作人员见状迅速联系派出所民警和“小白说理”调解室调解员,民警到达后,引导现场车辆有序绕行,调解员则将父子俩带到路边安全区域安抚情绪。
  经调解员与民警的进一步了解,父子矛盾源于家庭琐事,积怨已久。事发当日,父亲饮酒后与儿子发生冲突,双方互不相让。于是,民警与调解员分工协作,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倾听父子诉求,耐心疏导情绪。民警从法律角度告知双方在公共区域扰乱秩序的后果,调解员则以邻里关系、亲情纽带为切入点,劝解父子换位思考。经过沟通调解,父子二人情绪逐渐平复,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最终达成和解。
  小南坑社区以“网格+警格”为赛道,深度探索联动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推动了网格和警务工作一体联动。每周进行警情通报,派出所对接收到的隐患信号和收集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迅速传达,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联合调解员一起敲门入户合力处理。同时,对辖区“四失”“五户”“六重”等特殊人群加强关注,警网融合齐发力,开展帮扶管理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社区网格员、民警实施警网一体联动,一体化开展信息联采、巡防联勤、隐患联查、宣传联动、矛盾联调等工作,两支队伍共同守护社区平安。
  社区打造了初心亭、社区警务室和“小白说理”调解室三室为一体的“主阵地”,倾听居民心声、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室在初心亭下开展议事协商,征求居民关于社区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拉家常”方式,及时有效地协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对于110报警系统反馈的辖区内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电信诈骗等突出问题,社区网格员与民警走进居民家中,实时跟踪“吹哨”。依托“小白说理”调解室,通过调解员的耐心倾听和温情调解,将情与法结合,妥善处理社区内的家庭邻里纷争,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精细服务暖人心
联系群众“零距离”

  社区工作人员按照“369”工作法,即“3”必报: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应急事件必报;“6”必清:基本户情、区域设施、隐患矛盾、铁路安全、重点场所、民意诉求必清;“9”必访:信访人员、困难群众、空巢(孤寡)老人、残疾家庭、留守儿童、六类人群、信教群众、退役军人、流动人口必访,开展日常工作。
  网格员按照工作法每日入户走访,对重点人群分类做到日关注、周服务、月走访,动态掌握网格情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特殊人员及特殊情况提供上门代办、现场代办、线上代办等服务,发挥网格治理效能。调解员利用“巧嘴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安全预警的提示、道德文明的引导。同时,为深化法律服务工作,调解室联合社区开展了法治讲座、法律课堂、心理服务活动,面对面解说、心贴心关怀,“零距离”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小白说理”调解室已接待群众35余人次,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起,其中物业纠纷2起,邻里纠纷6起,家庭矛盾2起,化解率达到100%,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渗水的吊顶恢复干燥,堵塞的街道重归畅通,10起纠纷在温情与法理交织中消弭无形。“小白说理”调解室用“周二分类受理、周三律师释法、周四法官定分”的闭环机制,串起基层治理的“解纷链”;以“网格精准摸排+警力快速响应”的融合模式,织密社区平安的“防护网”。当“红邻和事嫂”的巧嘴解开邻里心结,当“369工作法”的脚步量透民生诉求,这个扎根老旧小区的调解室,正用“零积压处置、零残留隐患、零距离服务”的三重承诺,织就社区善治的和谐经纬,让“矛盾不出楼栋,微笑重归邻里”成为小南坑最温暖的风景。

本报记者邢晓瑞 见习记者袁晓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