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很多纠纷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进入审判程序,或者拿到法院判决。如何让这些案件真正画上句号,让公平正义不再“迟到”?近年来,中阳县人民检察院以创新实干给出答案,用检察温度消融疑难案件中的坚冰,打造出亮眼的民行检察工作品牌。
去年6月,面对79名被征地农民因614万余元失地养老保险补贴未发放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时,中阳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没有止步于个案,在继续深挖线索过程中,发现全县5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393名农民,涉及2894万余元补贴均未发放的更大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检察官迅速督促行政部门履职,同步向上级检察院报告难点问题,寻求专业指导。在检察官的持续努力下,一个月后,失地群众的补贴有序发放,司法关怀直达民心。
去年5月,未成年人高某甲向生父高某乙追索抚养费时屡屡受挫,母亲段某某通过12309热线求助。检察官立即行动,从审核材料、走访亲属到全程协助收集证据、监督法院立案并提交支持起诉意见书,最终法院判决高某乙支付高某甲抚养费。判决后,高某乙却未足额履行判决义务,让本就生活困难的高某甲母子再次陷入无助之中。中阳县检察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高某甲母子发放了司法救助金,用实际行动守护未成年人权益。
自2020年起,中阳县检察院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30件、化解行政争议81件、监督行政违法行为案件14件,司法救助5件。该院所办案件中,1件获得最高检主要领导批示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件入选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白皮书》,1件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8篇工作经验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这些成绩背后,是检察干警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坚守,更成为检察系统内的标杆与典范。
破解执行难题,关键在于创新。中阳县检察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认真总结200余件办结案件典型经验,并于今年2月成立“艳红解忧工作室”,以“红护民生,检路躬行”为理念,积极探索构建初心引领、热心接待、匠心办案、耐心答疑、真心解难的“五心”工作法,综合运用支持起诉、释法说理、调查核实、公开听证等多元手段,推动矛盾实质化解,让检察监督工作有声音、有成效、有力量。
谈及“艳红解忧工作室”,该院负责人这样解释:“艳红”之名,源于资深检察官石艳红。她深耕检察30年,在多岗位历练,办理的多起案件被最高检、省检察院推广,且群众基础扎实,深受群众信赖。以她命名的工作室,自成立起便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心骨”。
“艳红解忧工作室”能不能解忧?群众说了算。高某某等79户居民旧城改造纠纷已持续5年,“艳红解忧工作室”以民法典中涉及的相邻权为切入点,将26户潜在权益受损业主纳入补偿范围。团队通过现场勘验、多方听证,最终制订了群众较为满意的方案。
“他们工作态度非常热情,打破了我对公职人员的固有印象,以后有事情一定会第一时间找他们。”高某某等79户居民每每谈及这件事,对“艳红解忧工作室”团队人员为他们忙前忙后的身影仍记忆犹新。居民的认可,正是工作室为民解忧的生动注脚。
本报记者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