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好想再看看家乡如画的云顶山”

  今夜,我又一次失眠了。透过宿舍的窗远远望去,管教大院静谧无声,与都市的繁华喧闹截然不同。我突然想起一句词:“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此刻,我真的好想再看看家乡如画的云顶山和葱郁的涧河公园……

——戒毒人员叶凡(化名)

  “在我长大的小山村里,我家算得上富裕。我是家里最小的男孩,排行老三,所以村里的人都叫我‘三少’。”叶凡说,童年时的他无忧无虑,日子过得富足安乐。但同村人的另眼相看和家人的娇生惯养,让他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子。那时的他不曾想到,这种遇事不管不顾的性格,会为日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
  成年后,叶凡参了军。复员回到家,他便谋到一份正式工作,收入稳定。同时,他还组建起幸福的家庭——妻子漂亮、女儿聪慧,这一切都曾让他满心骄傲。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我春风得意的时候,人生的轨道突然偏了方向,像一列疾驰的列车脱了轨。”叶凡痛斥着过往,语气里满是悔恨。
  一次朋友的婚礼上,叶凡结识了陆鹏(化名)。两人因脾气相投,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一天,叶凡受邀去陆鹏家做客。“酒足饭饱后,我靠在沙发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被打火机的响声惊醒,迷迷糊糊间,我看见陆鹏在锡纸上烧一种粉末,嘴里还吐着白烟。”回忆起那一刻,叶凡的眼神黯淡下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型香烟,在国外很是流行,能解乏还能提神。”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叶凡开始接触毒品,从此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短短一年时间,他不仅身负重债,人也变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
  这么大的变化,怎么可能瞒得了家人?听着家人的责骂、妻子的哭诉,再看看眼前懵懂无知的女儿,叶凡心里一紧,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戒除毒瘾,回归正常生活。
  “可戒毒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毒瘾发作时,我有了恐惧,身心备受煎熬。那时,我切身体会到戒毒是如此艰难,而我的‘戒毒梦’就这样夭折了。”叶凡说,戒毒失败后,他开始变卖家产筹集毒资,亲朋好友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妻子也最终选择了离婚。
  更让他无法承受的是,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母亲被他气得突发脑梗,带着遗憾和怨恨离开了人世。
  “母亲出殡那天,下着小雨,我不吃不睡守孝3天,想为自己赎罪。那3天里,我满脑子都是戒毒的念头。我告诉自己,只有戒了毒,母亲才能走得安心。”叶凡泣不成声地说,“为了戒毒,我三进獒笼、五进菜窖,最难熬的时候就把自己反绑在床上。整整80天,我终于战胜了毒品,戒掉了毒瘾。”
  可亲人的怀疑、世俗的眼光,像针一样刺着他,让他生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好不容易戒掉的毒瘾,就这样毁于一旦:“那时,我被气愤和孤独感冲昏了头,忘了母亲的期望,忘了戒毒时的痛,忘了对毒品的恨。于是,我不管不顾地再次复吸了……”
  很快,叶凡在一次吸毒时被警方抓获,并被送往太原市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来到戒毒所,在民警的教导下,叶凡开始转变想法。慢慢地,他习惯了戒毒所里的生活,还能超额完成民警布置的任务。
  “每个月超额完成任务的人,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我第一次拿到奖励时,内心十分激动。原来,我不比别人差。”从那以后,叶凡便开始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他渐渐感知到,生活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只是每当夜幕降临,叶凡仍会难以入眠。“吸毒带给我的惨痛教训,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叶凡的眼神变得十分坚定,“正因自己受过毒品的害,所以我不愿看到别人陷入同样的深渊。希望社会能为我们这些回头的浪子留一扇悔过之门,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宣传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知识,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别再重蹈我们的覆辙。”记者手记:
  合上对叶凡的采访记录,内心满是震撼与痛惜。毒品这一毒刺,不仅摧毁了他的亲情,而且磨灭了他的尊严。他戒毒过程中的反复挣扎,更是揭开了毒品成瘾者痛苦的生活面纱。
  在戒毒所里,叶凡的转变让人看到了希望。民警的耐心引导、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让他逐步走出阴霾。这提醒我们:面对迷途者,除严管之外,重塑其尊严与价值感,或许是帮助他们真正回头的关键。
  “不愿他人陷入毒渊”的呼吁,字字千钧。叶凡的故事,为那些对毒品存有好奇的人敲响了警钟。叶凡的发声也在呼唤社会,在筑牢禁毒高墙的同时,能为那些真正渴望回头的人,留一扇能望见“云顶山”的救赎之门。

  本报记者韩亚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