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家认为,要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来抓农业,要把生产、生态、生活统一起来,使农业供给侧改革真正做到增值、增效、增收……
眼下,正值隆冬季节,沁县的气温低至零下18摄氏度,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嘉盛农业“山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的蔬菜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步入6米多高的砖结构现代化温室大棚,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各种新鲜蔬菜挂满枝头。100多座温室大棚均严格按照“绿色蔬菜质量控制体系”、“蔬菜产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和运营,不仅实现了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还可保证蔬菜质量达到国际绿色品质标准,成为了山西乃至全国绿色蔬菜生产的典范。
为了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放心农业将成为未来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方向,将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向纵深发展。
理念创新,开启放心农业新格局
“运用三安模式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西葫芦、青椒,黄瓜亩产达到26000斤,西红柿亩产22000斤,比普通模式分别高出15%和10%。”在新绛县鹏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菜农王大爷一边给禾苗松土,一边介绍。
王大爷所谓的“三安模式”,具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效修复土壤,可一举实现“零农残”等显著特点。“三安科技”是被誉为神奇的科学家的张令玉教授推出的一项通过生物制剂代替化肥、农药,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新技术。2008年年底,该技术已在全国22个省(市、区)示范推广,实现农业当年增产10%-80%、农民当年增收40%-300%,取得了农民满意、政府满意和消费者满意的“三满意”效果。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农药造成的中毒人数令人关注,同时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的死亡病因中占到第三位,而这一疾病跟农民长期使用农药、化肥有直接关系。2010年,军转干部袁长江致力于让百姓吃上放心安全食品,牵头成立山西三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三安科技”正式引进我省。该公司先后在我省30个县(市、区)的60余个农作物品种、近万亩农田上试验、示范这项新技术,充分验证这一技术具有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可有效修复土壤等显著特点。据悉,平陆县采用“三安技术”种植2000亩小麦,不仅品质显著提高,而且较传统模式种植每亩增产达14.3%。
该公司在全省各地用“三安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和山西省、侯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三安总部内部检测,全部达到有害化学品未检出的应用效果。在蔬菜种植上,一般化学农业种植(农药、化肥)的亩投入成本在3000元-4000元,“三安模式”种植亩投入不超过2000元。在果树种植上相对成本也低于传统种植成本。
2016年3月4日,山西三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太原土壤肥料测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三安科技”拥有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模式(产地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产品安全)正式运用于我省农产品生产及检测,对全省农业供给侧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让放心农业更智慧
“以前种地凭经验,容易出错,现在靠科学,更精准。”在定襄县雨田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十个大棚的情况显示在几台电脑屏幕上,一幅幅动态曲线图记录着棚内实时空气、土壤温湿度等情况,合作社负责人樊利峰对现代农业充满信心。
“我们正在培育东北娃娃菜苗,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引进其他品种。”樊利峰小心地捧起一株菜苗,满怀着希望。目前,合作社共有40多个温室大棚,每个大棚都采取无公害质量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进行培育,每年可培育两季果蔬。樊利峰说,这样的反季节温室大棚种植模式,大大拓宽了蔬菜、水果的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
“其实,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省供销社主任狄重阳分析,智慧农业就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乃至农民生活方式的融合和重组,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加快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是山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我省供销社系统已经完成了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资流通的融合,正在完善农资质量追溯及网上查询系统、农资配送智能调度、病虫害远程诊断、门店远程监视等系统建设。
目前,省供销合作社已与省农业厅签署了为农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五个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到2020年,全省将基本建成十大生产基地、十大加工企业、十大流通市场,初步构建起一产规模化和标准化并举、二产品牌化和现代化并重、三产实体化和电商化并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格局的经营服务新体系。
绿色环保,使放心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不仅要帮农民致富,还要保证市民吃得健康”。34岁的郝帅林出生在平鲁区向阳堡乡郝晓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9年,他毅然放弃从事了五六年的不锈钢铁艺加工生意,转而投向农牧业。
在创业的路上,他采纳了生态庄园经济专家孙光堂的建议,建设了占地600亩的帅林生态庄园。庄园山丘连绵,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气候凉爽,空气和土壤无污染,非常适合牧羊。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建立起散养肉羊养殖基地。散养的肉羊比圈养的肉质紧致、口感鲜美,自然更受消费者喜欢。庄园内不仅有200多亩观光林,还有200多亩经济林,同时,饲养了猪、牛、羊和土鸡等。在市场上其他家羊肉销售不好的情况下,帅林公司的肉羊却供不应求,与其独特的饲养模式不无关联。郝帅林还建起了健康养生等多个微信群,群里既有专家学者,也有用户朋友。在这里,他可以及时倾听专家的指导,方便和用户的沟通,并试行了绿色食品定期配送,为一些高端用户定期配送肉、蛋、菜、粮等绿色食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目前,山西帅林绿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回收加工、土特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旭强认为: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制约;要着力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生产生态相协调的路径和体制机制。
本报记者 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