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旅行社协会就职的霍超楠爱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若不是看到自己初次当导游时的工作照,我差点忘记了自己已在这个岗位上走过了这么多个日日夜夜,原来这份工作,早已融入我的生命,自然地化作我的全部,成了我的习惯。”多年的历练,如今的霍超楠比起刚担任这份工作时多了一丝沉稳,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丝踏实,少了一丝骄傲。
最初,景区会给他们导游提供一份标准的解说词。那时候他没有经验,而且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带着参观者逛博物馆,就是照本宣科,不生动。
霍超楠讲述了一件改变她态度的故事。有一次遇到一位求知欲很强的参观者。他问的问题,解说词中没有,霍超楠当时也根本不懂,只好对游客说,讲解中途,不方便做太多介绍,等讲解结束后再揭晓答案。讲解结束了,提问题的参观者去看别的展览,不见了,霍超楠以为就此逃过了一劫,但没想到真遇到较真的游客了,只好坦言,这个问题,自己不太清楚,如果他愿意,她可以查过资料之后,给他发邮件。经历了这次小小的尴尬,霍超楠更加坚定了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霍超楠如今已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在讲解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自己是一名普通参观者,想通过看这个展览知道什么,然后再围绕这些问题查资料、找答案。
业余时间总是充实而丰富,因为看似只有两个小时的讲解,她会认真准备6个小时以上的素材。而这6小时日复一日的积累,不但丰富了她的见识,更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的气质。在工作中,“看到游客们满意的笑容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与鼓励,当他们给我掌声并一个劲地冲我说‘谢谢’时,所有的劳累都被冲淡了。”霍超楠开心地说。
如果你问她,什么是追求,她可能不会像司汤达那样告诉你“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也不会像罗曼罗兰一样说出“生命之箭一经射出就永不停止”这样令人满腔热血的话。她会说,“假如不是随手打开了工作笔记,我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如此激昂。你以为是我早已洗尽一身冲动与激情,褪去年轻的梦想,做了一个麻木的人?不!正是这些平凡却充实的日子,才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追求不是写在书上的华丽句子,也不是口口相传的动人传说,而是深埋在皮肉骨骼中的本能,是平淡生活中的使命,我的追求,是始终做我热爱的工作;我的追求,是在我的岗位上做到最好。” (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