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扶贫开发“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总要求,结合自己在基层参与当地产业扶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开发新模式、解决资金筹措和资本积累瓶颈、提升扶贫效益等实践,就财政资金变资本、财生钱模式,农村资源变资本、物生钱模式,贫困农户变资本、人生钱模式三种扶贫模式,实现精准脱贫,建议:
财政资金变资本——“1带多”财生钱模式。“1”指各级各类财政涉农产业扶贫资金,“多”指农村经济组织,包括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及特殊贫困户,一般贫困户,村级公益事业等。由政府拨付到农村经济组织的各类产业扶贫资金,经村、支两委及村民代表研究,确定精准的扶持对象和适合的产业发展方式,选择适当的国家龙头企业进行合作,设立集体扶贫股。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经济组织的涉农产业扶贫资金进行产业化运作,获取市场收益,并按资金的入股比例,每年以不低于股本10%向农村经济组织进行分红,农村经济组织获取入股分红后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及农村公益事业进行分配。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实现多方参与、多方受益,并且财政扶贫资金经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运作,可以提升产业扶贫的效果,实现“财政资金+龙头企业+产业扶贫=财政资金资本化”。
农村资源变资本——“213”物生钱模式。“2供”是基础,指无偿提供生产技术,有偿提供菌种、菌包等;“1保”是核心,指以保护价收购成品,确保农户零风险;“3统”是落脚点,指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增加竞争力。农村种植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芯、麸皮等农作物副产品,往往处理不当,危害自然环境。如果有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种养大户带领贫困户)参与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分工合作,确定加工项目,签订产销订单。龙头企业跟进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和相关服务,使农村农作物副产品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资源进入农业产业化运营环节,农民获取农业资源销售收益,实现农副产品高效利用,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农村资源+龙头企业+农业项目=农业资源资本化”。
贫困农户变资本——“4合1”人生钱模式。“4”指贫困农户、龙头企业、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四个主体,“1”指政府引导、企业担保、银行支持、农户贷款、融资入股,形成一股产业脱贫合力。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根本原因是自我造血功能弱,发展能力差。当前全国上下进入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阶段,我们应勇敢担当起历史重担,树立贫困户不是负担,而是优质资本的辩证观点,有针对性对一些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农户,在政府财政贴息政策帮助下,由龙头企业抵押担保,银行跟进贷款支持,让贫困农户带(贷)资入企(股)。把几方面的力量统筹起来,和产业发展捆绑在一起,使农民变股东,受益又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还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成为企业成员,获得劳动力受益。从而实现“贫困农户贷资入企+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力=人力资源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