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西经济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拐点。摆脱煤炭过度依赖、加快战略重点转移、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
型综改,正在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山西已经开启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全面小康、振兴崛起的新征程。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山西走出经济困难局面的攻坚之年,无论是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刚刚结束的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都传递了同一个信号: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力促进经济稳步向好、民生不断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2017山西经济新信号》系列述评,对全省经济工作中的重点、热点进行报道。
改革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改革为发展去除羁绊,改革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硬措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山西要彰显气魄。
2017年,在我省要抓的多项关键性改革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尤为重要。这是决定山西转型前途的关键一招,是必须牵好的“牛鼻子”。
多年来,我省在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放到全国大背景下来看,国企国资改革零碎性、浅表性、短期性特征明显,“补课”和“赶考”的任务都很重,不少深层次问题亟待破题。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行政色彩突出,国有股权比重过大,企业组织架构及管理层级过多,人才集聚及创新能力不强,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企业运行机制不活,企业发展缺乏活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适应,国有资本布局不合理,同业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不高,国有资产一度流失严重。同时,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有利于优秀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没有真正形成。
也就是说,我们滞后了。山西的国企国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彻底改不行、不抓紧改不行的历史关口。
当前,正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山西必须下定决心,勇于担当,把国企国资改革作为转型综改的关键一招,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赢得蓬勃活力和后发优势。
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长治市市长卢建明认为,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在服务理念、人才培养、市场环境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改革条件。政府部门要做敢于担当实干的表率,把工作的发力点放到服务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对那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僵尸”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抓紧处理,主动减量、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这样既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的总体效率,又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
太钢不锈总经理张志方认为,深化改革要加强系统规划和设计,制定好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将各项改革要求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推动改革措施落地。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深化改革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强化改革意识,凝聚改革共识,将改革作为破解难题、增强活力的关键来认识,形成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高度自觉和浓厚氛围。要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市场倒逼,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在与优秀同行和市场的对标中寻找差距,有效传递市场压力、增强干部动力、激发全员活力。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我省国企国资改革要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使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趋向合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山西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楼阳生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要做的几件事: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固本培元、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推动国资监管体制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制定出台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全面启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这一次的国企国资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向解决突出问题聚焦发力,对看准的事情可以先行组织试点。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负起责任,同时国有企业也要主动担当。只要国有企业积极投身改革,山西的改革就大有希望;只要国有企业主动转型,山西的转型就一定会成功。
本报记者 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