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新闻

抢抓十大机遇 做好十项工作——看忻州经济如何蓄势而上

  “抢抓宏观经济政策、创新驱动战略、国际国内产业战略调整、‘供改’和‘综改’、振兴实体经济、培育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国家和省试点示范、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脱贫攻坚等十大战略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忻州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会越来越好。”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说。
  1月9日,忻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该市对2017年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研判,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十大发展机遇和十项重点工作。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记者对该市的经济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发现忻州既在抢抓机遇上铆足了劲,也在做好工作上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把握大势,抢抓机遇找出路
  当前,忻州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结构失衡。
  忻州市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用省委骆惠宁书记的话讲,就是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我们经济工作的主线,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可以说,这就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大趋势。”市长郑连生指出。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的深化之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忻州市规划建设的十个特色小基地和六大产业基地带来了机遇。
  经济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忻州共关闭4座煤矿,退出煤炭产能330万吨/年,占下达任务的157%,占全省的14.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0.7%,房地产去库存任务2年内可以完成;为企业提供助保贷15.8亿元,减负12亿元。同时,忻州市转型综改力度加大,2016年初确定的15项重大改革、15项重大事项、15项重大项目和2项重大课题顺利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在商务部评估中获得第二名。
  2017年,忻州市该如何更加深入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呢?
  在煤炭产业上,该市加快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利用,年内完成关闭恒腾煤业、安茂煤业等4座矿井去产能任务,退出产能210万吨/年。
  在电力产业上,该市抓住全省电力去产能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机遇,继续巩固忻州市新能源装机总量全省第一的位置。
  在铝产业上,该市将扶持中电投山西铝业做大做强,推进同德氧化铝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铝为第五工业支柱产业。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上,该市充分发挥“中国杂粮之都”区位和品牌优势,加快发展功能农业。抓住农业产业化机遇,树立“第六产业”理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振兴实体经济对忻州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怎样做,才能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呢?忻州市将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基地建设,推动实体经济增量提质;继续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把降成本与改善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
顺应形势,主动作为谋新篇
  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有什么“机”可抢,有哪些“遇”可抓,怎么才能顺应发展的形势呢?
  在忻州,脱贫攻坚既是最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工程和要补齐的最大短板。
  经济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忻州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忻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3659”脱贫攻坚策略和“4433”实施办法,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良好的战果。全年完成贫困村出列589个,贫困人口脱贫8.73万人,106个户籍人口50人以下贫困行政村整村搬迁有序推进。
  2017年的脱贫攻坚怎么干?
  忻州市将抓好脱贫攻坚政策、项目、资金、试点机遇。积极争取省精准扶贫8大工程20个专项行动项目支持。抓住资金机遇,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抓住国家和省扶贫包扶的有力机遇,挖掘利用好各级各类资源。通过综合施策,实现836个贫困村出列,12.67万贫困人口脱贫,保德县率先摘帽。
  摘了穷帽,戴富帽。哪一顶帽子最适合忻州?在忻州这幅扑克牌中,大王就是旅游。
  我省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忻州这个旅游资源大市是一个重大机遇。
  “2016年,五台山风景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芦芽山申遗工作全面启动,雁门关创建国家5A景区通过评审,亚太旅游协会年会决定今年在忻举办,忻州被确定为我省第二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常务副市长赵志坚介绍。
  2017年,忻州市将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入手,抓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从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入手,加大财政文化旅游事业的资本投入;将从加强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实现所有A级景区实现手机信号、WIFI等功能配套完备。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忻州的旅游品牌正在叫响世界。
  旅游业可以让忻州经济富起来,开发区建设更会让忻州经济强起来。
  2017年,忻州要主动作为,抢抓国家和省开展的一系列示范试点的机遇,积极争取落户忻州。同时,要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忻州编制了到2020年总面积达到40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1.61%的开发区建设规划。抓住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等关键环节,推动忻州经济开发区扩区和改制,推动原平经济开发区完善管理架构,增强服务功能,打造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开发区发展的春天来了,我们很有信心将原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原平市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李全清说。
发挥优势,创新转型促发展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忻州该如何走出一条扬长避短之路呢?
  2017年,忻州市要实施综合驱动、整体创新战略,立足实情和现实基础,三步并作一步走,既要要素驱动,也要投资驱动,更要创新驱动。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创新、市场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之长,弥补科技创新之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体系和氛围。
  经济工作报告显示:忻州要加快机器人、数控机床、大数据等实用技术应用,扶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法兰锻造、煤机装备制造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双创平台、实训基地,推进技术联盟建设;要大力培养实用人才、特别是乡土人才,全面实施“忻才忻用”战略。
  区位、交通、资源、产业是忻州的四大比较优势,该如何发挥好呢?
  目前,忻州正在培育引进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该市结合自身央企、省企国有经济占比大的所有制结构重要特征,在注重服务央企省企的同时,学会借鸡下蛋,引进央企和省企在忻设立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生产基地、培训基地等。
  近年来,忻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去年,忻州高铁建设迈出实质步伐,高速路网建设加快,中心城区30条道路和208线过境改线全面竣工通车。
  2017年,在五台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1万人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五台山航空口岸建设;实施忻州城区南部改造、中部提升、北部开发,新建改造道路30条;推进“忻定原”同城化建设;以构建“十字型”高铁枢纽为目标,向南推进原平-太原段年内确保运营,向北推进原平-大同段加快建设,向东争取保定-五台-忻州高铁开工,向西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
  条条大道通忻州,1月11日,“五台山号”旅游列车开行,心灵之舟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
  “忻州‘五城联创’成果丰硕,14个县(市、区)实现创卫全覆盖,全省唯一;中心城区和原平、五台、宁武、岢岚县城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数量全省第一,我们为忻州的发展感到自豪。”老党员王茂林激动地说。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产业多元,忻州这一片投资热土正在蓄势而上。
本报记者 王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1-22期

  • 第2017-01-21期

  • 第2017-01-20期

  • 第2017-01-19期

  • 第2017-01-18期

  • 第2017-01-17期

  • 第2017-01-16期

  • 第2017-01-15期

  • 第2017-01-14期

  • 第2017-01-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