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繁忙工作后园长李小娇和庄老师走出训练园。
▲音乐课上孩子们唱着熟悉的歌曲。
▲孩子们和老师在小小的操场上做户外游戏。
▲女孩子最爱上的就是舞蹈课。
▲与孩子沟通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志愿者在教孩子画画。
▲每天要为孩子们铺床盖被。
▲志愿者白力细心地给训练园孩子喂饭。 本报记者 高在中 王昕 冯杰 摄影报道
▲一边梳头一边交流是李小娇每天为孩子们必做的事情。
▲筑起“灵星”梦想的李小娇讲述艰辛的办园经历。
1990年出生的李小姣,是山西忻州人。如果不谈她所从事的职业,那么我们只能说她是一个平凡且漂亮的90后女孩。
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她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偶然接触到了教育领域中的冷门“特殊教育”。那年她刚好18岁,漂亮又阳光的她在给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做助教时,接触到了平生第一个自闭症孩子,3岁半的军军(化名)。李小娇告诉记者,“最初孩子情况很糟,无法独立行走,语言缺失,每次上课都是父母背着送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2年多坚持不懈的精心康复训练,5岁时军军已经可以蹦蹦跳跳,甚至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老师,我要吃苹果……’”
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她找到了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真正快乐,也看到自闭症孩子的希望。
“随后的一年多里,几经辗转又有四五个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找到了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看着他们迫切的眼神,我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拒绝他们……”李小娇说。
2010年,刚满20岁,倔强的她顶着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各种压力,放弃了自己所有可能发展事业的机会,偷偷拿着借来的10万块钱,成立了“灵星”训练园,凭着一份真挚的爱,艰难地走上了自闭症特教之路。在长达六年的时光里,将自己的快乐、宝贵的青春和这群孩子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采访中,李小娇告诉记者,之所以取名“灵星”,是希望社会、老师和父母用发自心灵中最美的爱来呵护这些“星星的孩子”。
她还告诉记者,一千个自闭症孩子,有一千种症状,教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在语言障碍方面。而她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教会他们走路、说话、唱歌、跳舞,表达感情。目前最最幸福的是,“灵星”训练园已经成为太原市50名自闭症儿童训练、学习和快乐成长的“快乐港湾”。